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

2020-12

【第一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全国大学优势学科的最权威排名

1.矿业工程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中国矿业大学A+5重庆大学A9太原理工大学A

2北京科技大学A+6东北大学A10安徽理工大学A

3中南大学A+7辽宁工程技术大学A11山东科技大学A

4西安科技大学A8河南理工大学A12昆明理工大学A

B+等(18个):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广西大学、河北理工大学、黑龙江科技学院、贵州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B等(19个):鞍山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中北大学、江苏工业学院、江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大庆石油学院、西南科技大学

2.测绘科学与技术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武汉大学A+4北京师范大学A7山东科技大学A

2中国矿业大学A+5中南大学A8北京大学A

3同济大学A6辽宁工程技术大学A9中国地质大学A

B+等(15个):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桂林工学院、长沙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河南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B等(14个):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东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南京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东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

3.力学(全国力学NB的学校太多了,这个排名还算不错)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清华大学A+9北京理工大学A17哈尔滨工程大学A

2上海交通大学A+10浙江大学A18中国矿业大学A

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11西安交通大学A19重庆大学A

4哈尔滨工业大学A+12同济大学A20华中科技大学A

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13天津大学A21四川大学A

6大连理工大学A+14上海大学A22太原理工大学A

7北京大学A15西北工业大学A23西南交通大学A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A16南京理工大学A

B+等(36个):河海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湖南大学、东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湘潭大学、武汉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山东大学、江苏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燕山大学、南昌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兰州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暨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

B等(35个):沈阳建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江苏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郑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长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广西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上海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峡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庆石油学院、鞍山科技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河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汕头大学、宁夏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4.机械工程(全国共198个大学具有颁发机械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上海交通大学A+15南京航空航天大学A29上海大学A

2清华大学A+16大连理工大学A30江苏大学A

3北京理工大学A+17西北工业大学A31西南石油大学A

4华中科技大学A+18华南理工大学A32西安理工大学A

5吉林大学A+19天津大学A33四川大学A

6浙江大学A+20北京科技大学A34北京交通大学A

7北京航空航天大学A+21同济大学A35太原理工大学A

8西安交通大学A+22武汉理工大学A36浙江工业大学A

9重庆大学A+23辽宁工业大学A37北京工业大学A

10哈尔滨工业大学A+24东北大学A3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A

11湖南大学A25东南大学A39广东工业大学A

12中南大学A26南京理工大学A40华东理工大学A

13燕山大学A27合肥工业大学A

14西南交通大学A28山东大学A

B+等(59个):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华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南昌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科技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西华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贵州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华侨大学、新疆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郑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宁波大学、陕西科技大学、湘潭大学、苏州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

B等(59个):西安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鞍山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武汉科技学院、华东交通大学、南华大学、济南大学、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京林业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南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南昌航空工业学院、西安工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武汉工业学院、华南农业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中原工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汕头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重庆工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深圳大学、青岛大学、三峡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西南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大连大学、河北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学院、五邑大学、武汉工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石河子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山东轻工业学院、河南工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大庆石油学院

5.电气工程(全国共102个大学具有颁发电气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清华大学A+8西南交通大学A15武汉大学A

2西安交通大学A+9沈阳工业大学A16河北工业大学A

3华中科技大学A+10哈尔滨工业大学A17哈尔滨理工大学A

4浙江大学A+11华南理工大学A18重庆大学A

5华北电力大学A+12山东大学A19东南大学A

6天津大学A13湖南大学A20合肥工业大学A

7上海交通大学A14北京交通大学A

B+等(31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燕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东北大学、河海大学、广西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郑州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新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南昌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东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B等(31个):南京理工大学、西华大学、贵州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江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安徽工业大学、辽宁工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华侨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北方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江苏科技大学、陕

西科技大学、北华大学、上海电力学院

6.土木工程(全国共148个大学具有颁发土木工程研究生以上学历)

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排名学校名称等级

1同济大学A+11北京交通大学1121中国矿业大学A

2清华大学A+12北京工业大学1222四川大学A

3湖南大学A+13西南交通大学A23福州大学A

4哈尔滨工业大学A+14天津大学A24广州大学A

5中南大学A+15重庆大学A25青岛理工大学A

6浙江大学A+16华中科技大学A26合肥工业大学A

7东南大学A+17武汉理工大学A27兰州交通大学A

8河海大学A18长安大学A28华南理工大学A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

9大连理工大学A19武汉大学A29西安理工大学A

1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A20上海交通大学A30太原理工大学A

B+等(44个):郑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广西大学、兰州理工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华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华侨大学、东北大学、吉林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市建设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湖南科技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扬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桂林工学院、三峡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山东科技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山东建筑大学、汕头大学、山东大学、西华大学、南昌大学、上海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安徽理工大学、东华大学、苏州科技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B等(44个):内蒙古科技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武汉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大学、济南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大庆石油学院、大连海事大学、烟台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贵州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新疆大学、西安工业大学、湖南工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

【第二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优势学科

看其前身,大概就能知道该校的一个优势学科

企业一般喜欢到跟自己有历史渊源的学校招生

目的很明确见见同学,和老师,另外到自己母校以后想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最好就报对口的学校。

368所原部委直属高校的大浪淘沙和分化重组情况:

1990年以前,中国部委直属高校一共368所,其中教育部直属高校35所。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大浪淘沙,98年划归教育部直属10所(吉林工业大学后并入吉林大学),2000年划归教育部直属22所,2001年划归教育部直属6所,2003年划归教育部直属1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一共73所,其中69所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其他部委直属高校39所,其中12所成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立高校一共112所,其中81所“211工程”大学。有215所高校划归省(区)市直属。有41所高校并入国立大学。教育部:

共35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航天部:

共11所,归国防科工委直属4所:1、哈尔滨工业大学(“211工程”)2、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3、西北工业大学(“211工程”)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11工程”)。划归省市直属7所:1、南昌航空学院2、沈阳航空学院3、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4、华北航天工业学院5、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6、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7、西安航空技术专科学校

民用航空总局:

部委直属3所:1、中国民用航空学院2、中国民用飞行学院3、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兵器总公司:

共8所:归国防科工委2所:1、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2、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划归省市直属5所:1、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长春理工大学)2、华北工学院(中北大学)3、西安工业学院(西安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4、重庆工业管理学院(重庆工学院)5、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工业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3所:1、杭州电子工业大学2、桂林电子工业学院3、北京信息工程学院(现合并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地质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地质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

1、长春地质学院(入吉林大学)2、西安地质学院(入长安大学)。归省市直属2所:1、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2、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

纺织部:

共9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东华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8所:1、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2、苏州丝绸工学院(合并入苏州大学)3、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4、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5、北京服装学院6、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7、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8、南通工学院(原南通纺织学院,现合并入南通大学)

水利电力部:

共1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华北电力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

1、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入武汉大学)2、北京电力经济学院(入华北电力大学)3、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入北京交通大学)。归省市直属12所:1、东北电力大学2、葛州坝水利电力学院(现合并入三峡大学)3、长沙电力学院(现合并入长沙理工大学)4、上海电力学院5、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6、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7、长春电力高等专科学校8、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9、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0、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1、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12、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水利部: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河海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常州水电机械制造职工大学(入河海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3、南昌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

石油部:

共1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石油大学(211工程)。部委直属1所:新疆石油学院。归省市直属10所:1、大庆石油学院2、西安石油大学3、江汉石油学院(现合并入长江大学)4、抚顺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5、江苏石油化工学院6、北京石油化工学院7、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8、广东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9、顺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10、西南石油大学

化工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化工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南京化工大学(现合并入南京工业大学)2、郑州工学院(现合并入郑州大学)3、青岛化工学院(青岛科技大学)4、沈阳化工学院5、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6、吉林化工学院7、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8、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

煤炭部:

共1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4所:1、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3、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大学)4、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5、山西矿业学院(现合并入太原理工大学)6、淮南矿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7、华北煤炭医学院8、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河北工程学院)9、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10、湘潭矿业学院(合并入湘潭科技大学)11、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12、淮北煤炭师范学院13、鸡西煤炭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哈尔滨医科大学)14、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冶金部:

共14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北京科技大学(211工程)、2、东北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沈阳黄金学院(入东北大学)。归省市直属11所:1、西安冶金建筑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3、鞍山钢铁学院(鞍山科技大学)4、江西矿冶学院(先后更名马鞍山钢铁学院、先后更名华东冶金学院、安徽工业大学)、5、包头钢铁学院(合并入内蒙古科技大学)、6、青岛建筑工

程学院(青岛理工大学)、7、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8、长春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现长春工业大学)9、沈阳钢铁高等专科学校10、重庆钢铁高等专科学校(重庆工业管理学院)

11、哈尔滨工程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工程学院)

有色金属公司: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南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昆明工学院(昆明理工大学)、2、北京冶金机电学院(北方工业大学)、3、长春师范学院4、南方冶金学院(江西理工大学)、5、桂林冶金地质学院(桂林工学院)6、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北华大学)7、长春建筑高等专科学校8、浙江经济高等专科学校9、长沙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机械部:

共20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湖南大学(211工程)2、合肥工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吉林工业大学(入吉林大学)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入武汉理工大学)。归省市直属16所:1、江苏理工大学(原镇江农机学院,现并入江苏大学)

2、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燕山大学)3、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4、上海机械学院(上海理工大学)5、沈阳工业大学6、哈尔滨理工大学(原哈尔滨电工学院与哈尔滨科技大学合并)7、甘肃工业大学(并入兰州交通大学)8、洛阳工学院(原洛阳农机学院,现合并入河南科技大学)9、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太原科技大学)10、北京机械学院(现合并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1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12、沈阳理工大学13、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4、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15、南京机械高等专科学校、16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交通部:

共10所:部委直属1所:大连海事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1、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入长安大学)2、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入武汉理工大学)3、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入东南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上海海运学院2、长沙交通学院(现合并于长沙理工大学)3、南通医学院(现合并于南通大学)4、重庆交通学院5、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6、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

轻工部:

共8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江南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入清华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2、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3、北京轻工业学院(合并于北京工商大学)4、景德镇陶瓷学院5、郑州轻工业学院6、大连轻工业学院

铁道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西南交通大学(211工程)2、北京交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1、长沙铁道学院(入中南大学)2、上海铁道大学(入同济大学)3、南京铁道医学院(入东南大学)。归省市直属5所:1、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2、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3、华东交通大学4、石家庄铁道学院5、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于苏州科技学院)

建设部:

共8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4所:1、重庆建筑大学(入重庆大学)2、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入长安大学)3、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入华中科技大学)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入重庆大学)并入国防科工委直属高校1所:哈尔滨建筑大学(并入哈尔滨工业大学)。

归省市直属3所: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沈阳建筑大学)2、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于南京工业大学)3、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合并于苏州科技学院)

建材局:

共5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武汉理工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上海建材学院(入同济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西南工学院(现合并于西南科技大学)

2、山东建材工业学院3、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农业部:

共13所:归教育部直属4所:1、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2、南京农业大学(211工程)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工程)4、华中农业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9所:1、沈阳农业大学2、华南农业大学3、东北农业大学4、西南农业大学5、华南热带作物农业大学6、上海水产大学7、石河子大学8、大连水产学院9、塔里木农垦大学林业部:

共7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2、东北林业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西北林学院(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部委直属1所:南京森林公安专科学校。归省市直属3所:1、南京林业大学2、中南林学院3、西南林学院

卫生部:

共11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9所:1、北京医科大学(入北京大学)2、上海医科大学(入于复旦大学)3、中山医科大学(入中山大学)4、华西医科大学(入四川大学)5、同济医科大学(入华中科技大学)6、湖南医科大学(入中南大学)7、白求恩医科大学(入吉林大学)8、山东医科大学(入山东大学)9、西安医科大学(入西安交通大学)。部委直属1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中国医科大学

药监局:

共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药科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沈阳药科大学

中医药管理局:

共3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中医药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归省市直属1所:广州中医药大学外经贸部:

共4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天津外贸学院(入南开大学)。归省市直属2所:1、上海外贸学院2、广州外贸学院(现并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财政部:

共7所:归教育部直属2所:1、上海财经大学(211工程)2、中央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中南财经大学(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财政管理干部学院(入中央财经大学)。归省市直属3所:1、东北财经大学2、江西财经大学3、山东财政学院

中国人民银行:

共12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西南财经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3所:

1、中国金融学院(入对外经贸大学)2、湖南财经学院(入湖南大学)3、陕西财经学院(入西安交通大学)。归省市直属8所:1、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3、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4、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5、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6、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7、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8、哈尔滨投资高等专科学校

文化部:

共10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1、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2、中央美术学院3、中央戏剧学院。归省市直属7所:1、中国美术学院2、上海音乐学院3、上海戏剧学院4、北京电影学院5、中国音乐学院6、中国戏曲学院7、北京舞蹈学院

商业部:

归省市直属11所:1、所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2、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3、北京商学院(合并于北京工商大学)4、天津商学院5、郑州粮食学院(郑州工程学院)6、武汉食品工业学院(武汉工业学院)7、北京物资学院8、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9、重庆商学院(合并于重庆工商大学)10、兰州商学院11、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国家体委:

共7所:部委直属1所:北京体育大学。归省市直属6所:1、上海体育学院2、成都体育学院3、武汉体育学院4、广州体育学院5、沈阳体育学院6、西安体育学院司法部: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

共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中国政法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2所:

1、中南政法学院(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入中国政法大学)。归省市直属8所:1、西南政法大学2、华东政法学院3、西北政法学院

气象局:

归省市直属3所:1、北京气象学院2、南京气象学院(前二合并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3、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劳动部:

共2所: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劳动人事学院(入中国人民大学)归省市直属1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国家测绘局:

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武汉大学)

邮电部:

共6所:归教育部直属1所:北京邮电大学(211工程)。并入教育部直属高校1所:长春邮电学院(入吉林大学)。归省市直属4所:1、南京邮电大学2、重庆邮电学院3、西安邮电学院4、石家庄邮政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船舶总公司:

共3所:归国防科工委1所。哈尔滨工程大学(“211工程”)。归省市直属1所:1、华东船舶工业学院2、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归省市直属3所:1、中南工学院(现在是南华大学)2、华东地质学院3、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

国家审计署:

归省市直属1所:南京审计学院

国家税务局:

归省市直属1所:长春税务学院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三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中实力最强专业一览

2011中国大学“红黄绿牌”专业[1]

红牌专业: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中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

黄牌专业:除红牌专业外,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且薪资较低的专业。

绿牌专业:薪资、就业率持续走高,且失业量较低的专业,为需求增长型专业。

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本科专业

2011年中国大学毕业生“红黄绿牌”高职高专专业

普通高校中实力最强专业一览

每年的高考来临时,如何选择一个好学校和一个好专业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最大的问题。当大家都把目标锁定在北大、清华或者一批超一流的高校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些一般院校(基本上属于重点批次中中档偏下层次,分布在一批A类或B类高校中,甚至属于二批院校)的某些特色专业,其实力与北大、清华相比并不占劣势,甚至有些专业和学科都超过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避免唯名校是从,不妨树立一种普通观念:“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在学校选择上退而求其次,反倒会加强在专业选择上的竞争力。

大气科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南京空军气象学院,它培训了全国各地地级以上城市中绝大部分的气象业务骨干,几乎全国每一个气象部门都有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全球94各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它所颁发的文凭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在2008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大学齐名,同列为全国重点学科。目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所学校的大气科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特色,三者互为补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建立了“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480多名高级气象人才。大气科学类专业对数学、物理、化学水平要求较高,另外不招收色盲和色弱的学生。这个专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

地质学——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的地质学、地址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是一个与北大和中国地质大学三足鼎立的学科。虽然北大地质学历史辉煌,其他很多高校包括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领域都是靠北大起步的,但处于西北地区的西北大学近年来风头正劲,先后摘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强大的地质学科研究室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在全国14个大油田中,曾经一度有13个油田的局长或总地质师为西北大学毕业生,因此为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当然这个专业的工作条件相对来说艰苦一些,但就业率非常高。

力学——大连理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力学专业与北大的力学专业同为重点学科,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以85分排名第五,大连理工大学以84分排名第六。该校力学学科的主要特色是工程力学,北大的力学主要是固体力学,各有特点,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在中国力学界的影响和声望以及独特的教学与研究风格。

这个专业主要对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就业面广,无论参与建筑设计还是土木施工都大有可为,能源采掘、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也都要用到力学知识。

机械工程——燕山大学

燕山大学是原机械部四小龙之一,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重型机械系。机械工程专业是燕山大学最具实力的专业,以该专业为主干的机械工程学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的评估中排名第八,足可以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相提并论。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特色,冶金机械研究与开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是该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国际上该方向研究前沿小组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作为地方院校,位于秦皇岛的燕山大学拥有一个与清华并驾齐驱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在地方院校中并不多见。

光学工程——长春理工大学

全国建设的光学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清华、浙大、南开、长春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长春理工是唯一一个省属院校。它的前身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光学、精密光学仪器专业是优势专业。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春就有中国三大光学基地的称号,这所学校更是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2006年中国首富施正荣就是该校毕业生,中科院的四个光学研究所中有三所的所长为该校毕业生。

光学工程的基础学科是数学和物理,就业前景很好。需要注意的是,该校的光学工程和光学是不同的专业,光学工程属于工科,技术性强,有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属于理学里的物理类,强调理论,设有博士点。

化学工程与技术——南京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

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榜上有名,覆盖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清华大学排名第三,与之并列的有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省属院校,其前身是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后发展迅速。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研究方向为材料化学工程、生态工业工程和工业催化,在全国享受盛名。就业前景不错,主要集中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业等。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专业。应用化学侧重科研、管理理论;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技术开发、设计的工程应用技术。

14

冶金工程——上海大学

目前全国有20多所高校开设冶金工程专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一直占据该专业的前沿阵地。其中清华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最强实力。2007年上海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成为国家新增的重点学科,在2007年学科评估中,该校该学科名列第五,直逼清华。

上海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前身是钢铁冶金学科,该学科先后涌现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两院院士2人。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为学科带头人。学科重点从事冶金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基础研究,在钢铁材料的先进冶炼技术、电磁场下的冶金过程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为同行瞩目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该专业对于急于就业的学生比较合适,因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具有全国最优质的就业资源。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般院校优秀专业还有: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与清华、北航并列;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并列;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与清华齐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与武汉大学并列;

成都理工大学地址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并列;

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齐名;

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中北第一,清华第二;

大连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上海水产大学

扬州大学

南昌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与清华大学齐名;发酵工程和食品科学,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就业前景乐观;针灸推拿,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水产养殖,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业安全技术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二;草业科学,唯一草业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草业博士点;海洋科学专业,不需要解释。

【第四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普通高校里实力超强的22个专业

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时,如何选择一个好学校和一个好专业成为许多考生和家长关心的最大的问题。当大家都把目标锁定在北大、清华或者一批超一流的高校时,你是否注意到,一些一般院校的某些特色专业,其实力与北大、清华相比并不占劣势,甚至有些专业和学科都超过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所以在填报志愿时,避免唯名校是从,不妨树立一种普通观念:“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在学校选择上退而求其次,反倒会加强在专业选择上的竞争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大气科学

这所学校的前身是南京空军气象学院,它培训了全国各地地级以上城市中绝大部分的气象业务骨干,几乎全国每一个气象部门都有这所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全球94各国家和地区的中高级气象科技人员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它所颁发的文凭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在2008年全国高校重点学科评估中,与北京大学齐名,同列为全国重点学科。目前,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三所学校的大气科学专业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特色,三者互为补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专业建立了“世界气象组织区域气象培训中心”,为世界80多个国家培训了480多名高级气象人才。

大气科学类专业对数学、物理、化学水平要求较高,另外不招收色盲和色弱的学生。这个专业需求量大,就业形势好。

西北大学

地质学

西北大学的地质学、地址资源与地质工程等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是一个与北大和中国地质大学三足鼎立的学科。虽然北大地质学历史辉煌,其他很多高校包括中国地质大学的地质领域都是靠北大起步的,但处于西北地区的西北大学近年来风头正劲,先后摘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地质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强大的地质学科研究室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

在全国14个大油田中,曾经一度有13个油田的局长或总地质师为西北大学毕业生,因此为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当然这个专业的工作条件相对来说艰苦一些,但就业率非常高。

大连理工大学

力学

大连理工大学的力学专业与北大的力学专业同为重点学科,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北大以85分排名第五,大连理工大学以84分排名第六。该校力学学科的主要特色是工程力学,北大的力学主要是固体力学,各有特点,它们都形成了各自在中国力学界的影响和声望以及独特的教学与研究风格。这个专业主要对物理和数学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就业面广,无论参与建筑设计还是土木施工都大有可为,能源采掘、船舶制造和航天器制造也都要用到力学知识。

燕山大学

机械工程

燕山大学是原机械部四小龙之一,机械工程学院的前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学院重型机械系。机械工程专业是燕山大学最具实力的专业,以该专业为主干的机械工程学为全国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的评估中排名第八,足可以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相提并论。

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以重型机械及装备为特色,冶金机械研究与开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是该学科最具特色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国际上该方向研究前沿小组之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作为地方院校,位于秦皇岛的燕山大学拥有一个与清华并驾齐驱的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这在地方院校中并不多见。

长春理工大学

光学工程

全国建设的光学工程被列为国家重点学科的高校有清华、浙大、南开、长春理工大学等七所高校,长春理工是唯一一个省属院校。它的前身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光学、精密光学仪器专业是优势专业。上世纪六十年代,长春就有中国三大光学基地的称号,这所学校更是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2006年中国首富施正荣就是该校毕业生,中科院的四个光学研究所中有三所的所长为该校毕业生。光学工程的基础学科是数学和物理,就业前景很好。

需要注意的是,该校的光学工程和光学是不同的专业,光学工程属于工科,技术性强,有国家重点学科。光学属于理学里的物理类,强调理论,设有博士点。南京工业大学

化学工程与技术

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榜上有名,覆盖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五个二级学科,清华大学排名第三,与之并列的有南京工业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是省属院校,其前身是南京化工大学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后发展迅速。该校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研究方向为材料化学工程、生态工业工程和工业催化,在全国享受盛名。就业前景不错,主要集中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轻工业等。

需要注意的是: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是两个差别很大的专业。应用化学侧重科研、管理理论;化学工程与技术是技术开发、设计的工程应用技术。上海大学

冶金工程

目前全国有20多所高校开设冶金工程专业,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一直占据该专业的前沿阵地。其中清华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最强实力。2007年上海大学的冶金工程专业成为国家新增的重点学科,在2007年学科评估中,该校该学科名列第五,直逼清华。

上海大学冶金工程专业前身是钢铁冶金学科,该学科先后涌现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两院院士2人。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为学科带头人。学科重点从事冶金工程新技术开发应用以及基础研究,在钢铁材料的先进冶炼技术、电磁场下的冶金过程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为同行瞩目的技术和理论成果。该专业对于急于就业的学生比较合适,因为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具有全国最优质的就业资源。

另外值得关注的一般院校优秀专业还有:

武汉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与清华、北航并列。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现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7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建筑材料、复合材料工程、生物材料学、光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8个博士点和8个硕士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两学科设置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资助的特聘教授岗位,材料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有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纤传感技术国

家重点工业试验基地、硅酸盐材料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研究与测试中心、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作为科研支撑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与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并列。本专业的前身是建校之初便开始招生的无线电零件系,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目前会聚了包括多名长江教授在内的近80名教师,致力于培养能够从事射频、微波、毫米波等全波段应用的电子信息材料与元器件的设计与制造,以及电子信息领域的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新工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和创新研究开发人才。

专业特色:围绕现代电子学与电子信息技术而展开的以新型电子功能材料、信息存储材料、电子薄膜材料的理论和制备技术,新型电子元器件理论、设计及制作技术及其在微电子、物理电子、光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工程技术和研究人才培养。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与清华齐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与武汉大学并列;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与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并列;大庆石油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与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齐名;中北大学仪器科学与技术,中北第一,清华第二;

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与清华大学齐名;

江南大学发酵工程和食品科学,特色专业、重点学科,就业前景乐观;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国家级重点学科,天津市“重中之重”;上海水产大学水产养殖,国家级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

扬州大学预防兽医学,国家重点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农业部重点学科;南昌大学食品科学,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安全技术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唯一草业国家重点学科,第一个草业博士点。

【第五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西安科技大学相关资料

1、西安科技大学简介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2、西安科技大学规模

学校占地面积108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17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重点)学科,涵盖40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8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25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8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1个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和1个会计硕士(MPA)专业学位授权点,56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2.3万余人。

3、西安科技大学教职工情况

学校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200余人,教授、副教授5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980余人。其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7人,省“三五人才工程”人选10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

人,陕西省“百人计划”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7人,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8人。学校还有一支由200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0人。

“十一五”以来,该校承担科研项目48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88项;科研经费总额10.1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55项;获准专利770项。

展望未来,西安科技大学将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胡杨”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西安科技大学现任领导

刘德安:党委书记;杨更社:

张立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子实:

韩江水:党委委员、副校长

马宏伟:党委委员、副校长

张威虎:党委委员、副校长

李树刚:党委委员、副校长

5、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概况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创办于1960年,文革中被迫停办。1980年恢复办学,成立西安矿业学院函授部。1994年在原函授部的基础上组建了成人教育学院,2005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随着学院的更名,其职能业务由过去单一的成人教育扩展为成人学历教育、各类培训和面向煤矿系统单独考试、单独招生的普通高等教育。学院既是独立的办学实体,又是全校成人教育的专职管理机构。也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西安科技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始终坚持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突出为成人学习服务的方向,始终把握为在职从业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为导向,在招生领域突破过去单一的煤炭行业,努力延伸,开拓市场,拓宽到电力系统、金融、石化等领域,形成本科、专科、专升本、业余、脱产、岗位培训、大学后继续教育等多规格、多层次、多元化的办学体系。

继续教育学院坚持面向社会、依托市场、校企合作、联合共建的原则,依据企业不校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同需求,设置所需专业,实行定单式培养。先后与神东公司、陕西各矿务局、榆神矿区、青海西部矿业公司、窑街矿务局、靖远矿务局、新疆地矿系统、神木煤炭局、府谷煤炭局、中煤南梁矿业公司、四川华莹山矿务局、芙蓉矿务局、鲁能陕西府谷能源公司等联合举办采煤、矿山机电、电气自动化等专业,为企业培养紧缺的人才。

6、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现任领导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苏更生;继续教育学院院长:杨梅忠;

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岳海华;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建奇;

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旭东;

7、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几个校区?地址?

西安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2个校区。

其校本部位于西安市雁塔中路8号,与研究生在同一个校区;另一个校区:西安科技大学鱼化工业园校区,位于西安市高新技术开发区鱼化工业园。

8、贵校的规模?

学院在校生3000多人,现有建筑工程系、轨道交通管理系、医护系、教育管理系、机电能源工程系、经济管理系、计算机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等八个系部院五十八个专业。

9、贵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

答:我院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厚德、求是、坚毅、和谐”为办学理念;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办学宗旨。

10.贵校的地理位置、环境、文化底蕴如何?

我校地处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鱼化工业园,毗邻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高校,总占地150余亩,建筑面积46000平方米,生源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学院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确保学生享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获得知名高校高等学历教育。

校园环境雅致,管理严谨人性。处处流动着文化,适时传承着文脉,时时体验着文明,环境教育和耳濡目染,给了莘莘学子360度的教育体验。是胸怀大志潜修专业、精修技能、塑造人生的理想之所。

11、贵校的硬件设施怎么样?

学校基础设施先进,校园环境优越,校园建有超市、网络机房、图书馆、学生餐厅、健身房、标准体育场等设施,方便学生生活。学校在校外建有建工实训基地6个、汽车实训基地3个,物流实训基地2个,幼儿教育基地3个,地铁实训基地2个;在校内还建有形体

训练室、机械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计算机实训室等11个实训室。学校现有教学计算机2000余台,语音教室6个,多媒体教室32个,多功能厅4个。多媒体教室配备的计算机、摄影仪、话筒、音响等设施先进。图书馆藏书10.5万余册,能满足学生阅读和学习需要。

12、你们有统招吗?录取分数线是多少?考不够分,可以上吗?

答:我们总校西安科技大学但属于自主招生。我们的录取分数线在当地录取分数线下沿20或者30分,高考没有考好的学生要报考我们学校,需要在网上报名或当地招生老师那里提前报名,到校后需要参加全国统一的考试,才能上我们学校的统招。

13、院校代码024

招生代码8018

14、我的学历还能继续深造吗?

答:继续深造本科,考取本科后继续深造研究生

15、专升本学历的优势

1)、找工作

全省每年都有80多万的高考考生,全省共有普通高等专科学校80所左右,成人高等学校30所左右。专科远远多于本科。每年毕业时,找工作都是毕业生本人及家长头疼的事,工作难找,人才招聘会都挤不进去,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招聘都要求本科或硕士以上学历,专科没有应聘或考试资格,如许多学校招后勤管理人员及实验员都要求本科,一些小学招聘老师都要求本科以上,专科以上学校招教师都要求硕士或博士,公务员,大多也只是部分艰苦工作岗位允许专科生报考,而且工作地点基本在基层。由于学历原因,会丧失许多理想的工作机会。当然,高学历并不必然能事业成功,许多没有学历的人一样创业很成功,但当今社会通常学历越高工作机会越多,发展速度越快。

2)、工资定级

我国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基本都是按照学历定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一档次,较规范的企业也是按学历定工资,如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外资企业或国内知名企业上班,上岗工资本科工资比专科工资高200-500元是正常的,而且本科以上的资金和提升机会都比专科相对多一些,当然也有部分企业部分岗位,并不以学历定岗,考虑用人的实际所得。

3)、人事改革

许多单位(尤其是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提拔干部、竞选领导基本条件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即使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却没有竞选资格,机遇摆在面前却抓不住,如大多专科学校,竞聘中层领导岗位,如系主任,基本上都是要求硕士或博士,本科都没有机会,而且不少单

位如学校或法院等会规定一定年限(连一些小学都是如此),在职人员若在规定年限拿不到本科及以上,在人事改革中会直接导致下岗,即专科以下即使找到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

4)、考研

有了本科学历,不需学位证,就可以直接报考全国统招研究生了,而专科生只能在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尽管国家规定允许专科毕业满两年后以同等学历报考研究生,但许多大学实际上却不愿招收专科生,会在许多方面设障碍,要求发表论文,加试专业课,英语达到什么水平等。另外,在职获取硕士学位还要有学士学位,如果是专科,今后若在职获取硕士学位,是没有机会的。

5)、考证

许多国家职业资格证都要求本科以上学历,如公证员、法律、法官和检察官司的司法考试报名条件要求必须是本科以上学历,国家承认均可,不分专业,如许多律师本科都不是学法律的,学中文的、经济的、化工的,什么专业都有。而如果只是专科,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毕业于哪个学校,也不管个人有什么背景关系,就一生永远做不了公证员、律师、法官司和检察官司了,以前靠些关系专科就可以当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6)、考公务员

公务员工作稳定,待遇较高,压力较小,又有权力,而人事部规定,公务员岗位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通常只有基层和艰苦的岗位留给专科一部分。非统招普通全日制因为没有相关学位证书对于要求学位证书的公务员职位没有报名资格。

7)、留学

许多国家都承认我国的本科学历,有了本科,就可以在国外直接报读更高一级学历了,不需要在国外再浪费时间,这样会省许多费用。

8)、职称评定

如今各类职称评定几乎都与学历挂钩,在评定高级职称时专科以下基本上没有机会,而许多的单位的主管领导几乎都是由高级职称的人担任的没有高级职称会丧失许多当主管领导的机会,而没有本科,又会加大评高级职称的难度。

16、研究生的报名条件为:

学历报考要求

【第六篇】西安科技大学优势专业二本院校里最具优势的专业

“二本”,指的是执行第二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的普通高等学校。目前我国的二本院校有600多所,每年600多万大学毕业生中,二本院校学生占了40%。比起“一本”学生来,“二本”学生显得底气不足,因为学校名称不响,在考研、就业竞争中吃亏很大。因此,有人将“一本选学校,二本选专业”改为“一本靠学校,二本靠专业”。意思是说二本学生不能靠学校牌子,只能靠学校专业,将来才能有立足之地。话说的很精辟,可就不知道好专业到哪里去找?寻找二本院校里的优势专业有三条捷径可走,现一一介绍给2016年的考生们:

一、追本溯源,了解学校的前世今生

1990年以前,中国部委直属高校一共有368所。随着国家“211工程”的实施,大学分化重组,有215所高校划给地方,归省市(区)直属,其中的大部分进入了“一本”,少部分成为了“二本”。这些二本院校,由于投入早,办学久,底子厚,基础扎实,在某个专业领域里有很强的实力。部分二本院校的过去情况见下表:

部分二本院校的前世今生情况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发现,更名后的院校,千人一面,很难从名称上得知其办学实力。

通过追本溯源,了解大学的历史渊源后,就可以很好地把握其发展脉络,知道其强势专业是哪些了。然后就可以开始查询学校专业往年的录取情况,估测考生本年被录取的可能性了。

二、穷根究底,了解“国家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在高等院校中,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进行详细考核后,择优确定并安排重点建设的学科。它代表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

1986年至1988年、2001年至2002年、2006年至2007年,中国教育部开展了三轮国家重点学科评选工作。在第三轮评选中,全国高校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含覆盖)达到了1833个,其中一本院校拥有1725个,占全国的95.6%;二本院校拥有81个,占全国的4.4%。部分二本院校的“国家重点学科”见下表:

部分二本院校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览表

从上表可以发现,尽管有的学校名不见经传,有的学校地域比较偏僻,有的学校还是“六类院校”,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如能考取这些学校,读到重点学科涵盖下的专业,四年之后你将笑傲江湖。在考研或就业的残酷竞争中,别人举步维艰,你却可以左右逢源,平步青云。

三、按图索骥,了解“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安排情况

目前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普通高等学校总共为1987所。虽然学校与学校之间师资、硬件差别很大,但各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当家专业。能被教育部公布为“特色专业建设点”的专业,应该是学校最好(或者是目前重点建设)的专业。

教育部在2007年、2008年、2009年先后公布了四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部分二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见下表:部分二本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点”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