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网络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 西安十大高校排行榜西安哪些学校比较好 西安是我国的西北重镇,古称“长安”、“镐京”,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长安自古帝王都,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在这片土地上也孕育着一批中国知名的高校,那么西安有哪些知名的学校呢?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就来盘点一下。 西安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Xi`anJiaotongUniversity)简称"西安交大",位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七五"、"八五"首批重点建设高校,是全国重点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七所大学之一,"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九所高校之一,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中国常青藤盟校(九校联盟,C9)、"111计划"重要成员,"珠峰计划"首批11所名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2011计划"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牵头高校。 西安交通大学为中国最早兴办的高等学府之一,肇始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1921年改称交通大学(ChiaoTungUniversity),1956年国务院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10个学科门类。 长安大学 长安大学(Chang'anUniversity)座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和交通运输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四部一省"共建,是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111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成员高校,是最早招收留学生和首批招收港、澳、台学生的高校之一,拥有全国高校唯一的汽车综合试验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University)简称"西电"或"西军电",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央部属高校,直属教育部、工信部共建,国家首批"211工程",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高端网络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 "111计划"、"20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中国电子信息领域、邮电领域唯一的"2011计划"牵头高校),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56所获批设立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之一,也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的重要成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AgricultureandForestryUniversity)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杨凌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国家农业部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高校之一,是我国布局在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农林类985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ShaanxiNormalUniversity)简称"陕师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大学,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校,"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成员,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院校,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誉为中国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PolytechnicalUniversity),简称“西工大”,位于古都西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的一所以航空、航天、航海工程为特色,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开放式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入选“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卓越大学联盟”、“中俄工科大学联盟”成员,中管副部级建制,设有研究生院。 高端网络营销推广平台 鹿豹座 西北大学 西北大学(NorthwestUniversity),简称"西大",始建于1902年,由清末光绪皇帝御笔朱批设立,坐落于古都西安,是国家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大学,是中国西北地区历史最为悠久的高等学府。 西北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陕西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速成科仕学馆。1912年始称西北大学。1923年改为国立西北大学。1937年西迁来陕的国立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组成国立西安临时大学,1938年改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1939年复称国立西北大学。新中国成立后为教育部直属综合大学。1950年复名西北大学。1958年改隶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延安大学 延安大学(Yan'anUniversity),简称"延大",坐落于革命圣地延安,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共建,为陕西省属重点大学、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 1941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将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吴玉章任校长。1943年至1944年,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自然科学院、民族学院、新文字干部学校和行政学院相继并入,其历史可以上溯到陕北公学成立之时1937年。1949年5月,中共西北局发出指示将延安大学、西北人民艺术学校、西北财经学校合并成立西北人民革命大学。延安大学陆续迁入西安。1958年7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延安大学。1998年,延安医学院、延安市人民医院与延安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延安大学,被列为陕西省省属重点大学。2005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延安大学。2011年,学校被列为陕西省高水平建设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简称“西建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中国“建筑老八校”之一,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冶金部重点建设高校。 1956年全国第三次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学校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建筑、土木、市政类系(科)合并而成,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 高端网络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1959年和1963年,先后易名为西安冶金学院、西安冶金建筑学院,简称西冶。1994年3月,经原国家教委批,更名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9月设立研究生院。学校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计划”及全国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创新院校。 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X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简称“西理工”,坐落于古都西安,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首批“卓越计划”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院校之一,是24所中国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扩大高校之一。 学校建于1949年5月1日,其前身是北京机械学院和陕西工业大学于1972年合并组建的陕西机械学院,1994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 以上就是高端营销推广平台鹿豹座整理的西安地区的一些知名高校的名单,鹿豹座建议选择学校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考虑好各个方面的因素之后再做定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201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一 二学校简介和就业工作概况......................................................................................1就业基本情况........................................................................................................4毕业生规模和结构..................................................................................................................4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13 (一)毕业生收入分析............................................................................................................13 (二)毕业生现状满意度情况................................................................................................15三 第三章 一 二 第四章 一 二 第五章 一 二 三 第六章 一 二就业流向................................................................................................................................15就业主要特点......................................................................................................26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262014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情况.......................................................................................27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30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30用人单位评价反馈案例........................................................................................................30就业发展趋势分析...............................................................................................312014届毕业生就业主要特征...............................................................................................31就业质量变化趋势研判........................................................................................................32就业发展应对措施................................................................................................................33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34对本科生教育教学的反馈....................................................................................................34对研究生教育教学的反馈....................................................................................................34 附录分学院、分专业就业率统计..................................................................................35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第一章学校简介和就业工作概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约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约120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9000人。设有研究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6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本科专业。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279人,硕士生导师845人。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3人,“千人计划”入选者8人,首届“青年拔尖人才计划”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4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9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8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0人。 1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1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基地,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获国家科技奖励15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4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6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6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8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 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更新时间:2014年12月26日)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历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把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和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的良性互动。学校坚持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优质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为支撑,以完善的工作机制为保证,推动就业工作内涵式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提升就业质量,为培养行业骨干和引领者贡献力量。 学校在多年的就业工作中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项保证,一个引导”的工作原则,即:以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中心,保证国家重点单位和电子行业用人需求,积极引导毕业生创新创业和到基层、电子信息行业新兴领域就业,实现毕业生“顶天立地”(“顶天”是指到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的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单位就业,“立地”是指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就业。 多年来,学校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研究生98%以上,始终位居陕西和全国高校前列。毕业生升学率、出国率、到军工集团和电子信息行业一流标志性单位就业的比例逐年上升,在国防现代化、信息化建设和国民经济主战场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先进单位”、“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多次对学校就业工作进行报道。 学校毕业生社会评价良好,用人单位满意度高。2012年,在2011-2012年度全国就业工作50强评选过程中,教育部专家组实地调研学校就业工作,专家组认为西电毕业生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发挥专业、行业特色优势,积极为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做贡献,著名校友成群涌现;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注重调查研究。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重点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学校学科专业设置合理,毕业生基础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为单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航天科技集团连年授予我校“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在航天科技集团接收的毕业生中,我校人数位列教育部直属高校第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多次授予我校“人才输送突出贡献奖”。 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章 一 二 三 第四章 一 二 三 第五章 一学校简介和就业工作概况........................................................................................1就业基本情况..........................................................................................................4毕业生规模和结构...................................................................................................................4毕业生就业率.........................................................................................................................12就业流向.................................................................................................................................20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情况.........................................................................................................47本科毕业生的出国情况.........................................................................................................51就业主要特点........................................................................................................52本科就业指导服务情况.........................................................................................................52本科创新创业教育情况.........................................................................................................55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56就业相关分析........................................................................................................59收入分析.................................................................................................................................59专业相关度.............................................................................................................................66现状/就业现状满意度............................................................................................................71就业发展趋势分析.................................................................................................77就业特点变化趋势.................................................................................................................77 (一)职业变化趋势................................................................................................................77 (二)行业变化趋势................................................................................................................77 (三)用人单位变化趋势........................................................................................................78 (四)就业地区变化趋势........................................................................................................79 二就业质量变化趋势及应对措施.............................................................................................79 (一)月收入变化趋势............................................................................................................79 (二)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83 (三)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86 (四)毕业生就业质量应对措施............................................................................................90 第六章 一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91对人才培养的反馈.................................................................................................................91 (一)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91 (二)就业对教学的反馈........................................................................................................95 (三)通用能力培养................................................................................................................99 二改进措施...............................................................................................................................101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学校简介和就业工作概况........................................................................................1就业基本情况..........................................................................................................4表2-1本校2016届毕业生的性别结构.............................................................................................4表2-2本校2016届本科毕业生的生源结构.....................................................................................4表2-3本校2016届硕士毕业生的生源结构.....................................................................................5表2-4本校2016届本科各学院毕业生人数.....................................................................................6表2-5本校2016届硕士各学院毕业生人数.....................................................................................6表2-6本校2016届本科各专业毕业生人数.....................................................................................8表2-7本校2016届硕士各专业毕业生人数.....................................................................................9表2-8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12表2-9本校2016届本科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13表2-10本校2016届硕士各学院及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15表2-11本科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20表2-12硕士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20表2-13本科各学院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21表2-14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22表2-15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23表2-16硕士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23表2-17本科各学院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24表2-18本科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25图2-1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26图2-2本科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26图2-3硕士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27图2-4硕士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27图2-5本科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28图2-6硕士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29图2-7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0续图2-7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1续图2-7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2图2-8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33图2-9本科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4图2-10硕士各学院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5图2-11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6续图2-11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7图2-12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规模分布.............................................................................38表2-19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单位就业情况.............................................................................39 表2-20本科毕业生到世界500强单位就业情况统计......................................................................40表2-21毕业研究生到世界500强单位就业情况..............................................................................41表2-22毕业研究生到世界500强单位就业情况统计......................................................................42表2-23毕业生到国资委控股的央企就业情况统计..........................................................................42表2-24毕业生到军工单位就业情况统计.........................................................................................42表2-25本科毕业生签约集中单位统计.............................................................................................43表2-26毕业研究生签约集中单位统计.............................................................................................43图2-13本科毕业生在主要就业省份的比例......................................................................................45表2-27主要就业城市需求(本科).................................................................................................45图2-14硕士毕业生在国内工作的城市类型分布..............................................................................46表2-28主要就业城市需求(硕士).................................................................................................46图2-15本科毕业生的升学比例.........................................................................................................47表2-29本校2016届本科各学院及专业的升学比例........................................................................48 第三章就业主要特点........................................................................................................52图3-1本科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52图3-2本科各学院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53图3-3本科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54图3-4本科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多选)......................55图3-5创新创业教育改进需求(多选).........................................................................................55图3-6创业教育对本科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56 第四章就业相关分析........................................................................................................59图4-1毕业生的月收入.....................................................................................................................59图4-2本科各学院毕业生的月收入.................................................................................................60图4-3硕士各学院毕业生的月收入.................................................................................................61图4-4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62续图4-4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63图4-5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64续图4-5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65图4-6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6图4-7本科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7图4-8硕士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8图4-9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69图4-10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70图4-11现状满意度.............................................................................................................................71图4-12就业现状满意度.....................................................................................................................71图4-13本科各学院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72图4-14硕士各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73 图4-15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74续图4-15本科各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75图4-16硕士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76 第五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77表5-1主要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77表5-2主要行业类需求变化趋势.....................................................................................................77图5-1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78图5-2不同规模用人单位需求变化趋势.........................................................................................78表5-3主要就业城市需求变化趋势.................................................................................................79图5-3月收入变化趋势.....................................................................................................................79图5-4各学院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2015届对比...................................................................80图5-5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2015届对比...................................................................81续图5-5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与本校2015届对比................................................................82图5-6专业相关度变化趋势.............................................................................................................83图5-7各学院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与本校2015届对比...............................................84图5-8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与本校2015届对比...............................................85图5-9现状满意度变化趋势.............................................................................................................86图5-10各学院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与本校2015届对比...........................................................87图5-11各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与本校2015届对比...........................................................88续图5-11各专业毕业生的现状满意度、与本校2015届对比......................................................89 第六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91图6-1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1图6-2各学院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2图6-3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3续图6-3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94图6-4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95图6-5各学院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96图6-6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97续图6-6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98图6-7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多选).....................................................................................99图6-8母校学习经历对各项通用能力的影响...............................................................................10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2003——2009(2003年通信原理部分有答案)通信原理1995——2002(1995——2002有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2002 信号、电路与系统2007——2009 信号与系统2004——2006,2008——2009(2004有答案) 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2003 电路、信号与系统2000,2002 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3 自动控制与微机原理2003 微机原理2000,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0——2002,2004——2006 微机原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2004——2005 电子线路(含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1999——2000,2002,2004——2006电子技术基础2002 模拟电子技术200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共四份) 高频电子线路1999 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基础)2007 普通物理2007——2008 普通物理(5系)(考电磁学、光学部分)2004——2006 普通物理(11系)(不含力学)2003——2006 固体物理1999——2000,2002——2006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各占50%)1999——2000 近代物理学基础2000 量子力学11999——2000 量子力学22000 红外物理2000,2006 激光原理2000,2003——2006 计算机基础(含数据结构75分;计算机原理75分)2004——2008 计算机基础二(含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2003 操作系统和C语言1999——2001 数据结构1999——2000,2002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2000——2002 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1999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2004——2006 软件基础(含离散数学60分;数据结构90分)2003——2007 电子工程学院 信号、电路与系统2007——2009 信号与系统2004——2006,2008——2009(2004有答案) 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2003 电路、信号与系统2000,2002 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3 自动控制与微机原理2003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2003——2009(注:2003年通信原理部分有答案)通信原理1995——2002(1995——2002有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2002 微机原理2000,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0——2002,2004——2006 微机原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2004——2005 电子线路(含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1999——2000,2002,2004——2006电子技术基础2002 模拟电子技术200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共四份) 高频电子线路1999 自动控制理论基础2007——2009 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9(注:2001年有两种) 微波技术与天线基本理论1999——2000 电磁场与天线原理2003——2006 电磁场理论与交直流电路1999——200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03——2009 微波技术与网络1999——2000 场论与数理方法1999——2000,2003——2005 计算机学院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 教育技术学基础与C语言程序设计2006 教育技术学与计算机基础2005 微机原理2000,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0——2002,2004——2006 微机原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2004——2005 信号与系统2004——2006,2008——2009(2004有答案) 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2003 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3 电路、信号与系统2000,2002 自动控制与微机原理2003 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2008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2003——2009(注:2003年通信原理部分有答案)通信原理1995——2002(1995——2002有答案) 计算机通信网2002 计算机基础(含数据结构75分;计算机原理75分)2004——2008 计算机基础二(含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2003 操作系统和C语言1999——2001 数据结构1999——2000,2002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2000——2002 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1999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2004——2006 软件基础(含离散数学60分;数据结构90分)2003——2007 机电工程学院 理论力学2000,2003——2009 材料力学2000 机械原理1999——2002,2004——2009 机械原理与材料力学2003 机械设计2000 自动控制2002——2006 信号与系统2004——2006,2008——2009(2004有答案) 信号与系统、电子线路2003 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3 电路、信号与系统2000,2002 自动控制与微机原理2003 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2003——2009(注:2003年通信原理部分有答案)通信原理1995——2002(1995——2002有答案) 高频电子线路1999 自动控制原理2000——2009(注:2001年有两种) 微机原理2000,2002 微机原理及应用2000——2002 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0——2002,2004——2006 微机原理与C语言程序设计2004——2005 电子线路(含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1999——2000,2002,2004——2006电子技术基础200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共四份) 模拟电子技术2002 技术物理学院 大学物理(电磁学、光学、量子物理基础)2007 普通物理2007——2008 普通物理(5系)(考电磁学、光学部分)2004——2006 普通物理(11系)(不含力学)2003——2006 固体物理1999——2000,2002——2006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各占50%)1999——2000 近代物理学基础2000 量子力学11999——2000 量子力学22000 红外物理2000,2006 激光原理2000,2003——2006 电子线路(含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1999——2000,2002,2004——2006电子技术基础2002 模拟电子技术200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共四份) 高频电子线路1999 物理化学1999——2000,2002,2004——2008 无机化学1999——2000,2004——2006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经济学2007——2008 经济学基础2004——2006 西方经济学2001 概率统计2001——2006 概率统计、微机原理与程序设计2003 概率统计与管理经济学2003 运筹学基础2000——2008 管理经济学2002——2008(注:2002年有两种) 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基础(各占50%)2003——2006 市场营销管理2002 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各占50%)2004——2006 管理学2002,2008 管理学原理2002 信息管理与数据库(含信息管理学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2007——2008信息技术基础(数据结构、数据库)2006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存储与检索)2006 计算机情报检索2004——2005 计算机情报检索基础2001——2002 理学院 高等代数2005——2008 数学分析2002——2008 高频电子线路1999 高等数学2002——2008(注:2004年有两种) 普通物理2007——2008 普通物理(5系)(考电磁学、光学部分)2004——2006 普通物理(11系)(不含力学)2003——2006 晶体管原理1999——2000,2002,2004——2005 固体物理1999——2000,2002——2006 量子力学11999——2000 量子力学22000 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各占50%)1999——2000 电子线路(含低频电子线路和数字电路)1999——2000,2002,2004——2006电子技术基础2002 模拟电子技术2002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考试模拟试卷(共四份) 微波技术与网络1999——2000 微波技术与天线基本理论1999——2000 电磁场与天线原理2003——2006 电磁场理论与交直流电路1999——2000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2003——2009 物理化学1999——2000,2002,2004——2008 无机化学1999——2000,2004——2006 人文学院 二外德语2002——2006 二外俄语2002——2006 二外法语2002——2006 二外日语2003——2006 英语语法与翻译2003——2005,2008 英语翻译2002 英语语法2002 综合测试(英语专业)2002——2006 哲学原理2004——2006,2008 艺术学概论2004——2006,2008 国民经济管理学(含宏观经济学)2004——2006 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2003——2006,2008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2008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2002——2006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试卷)2007——2008 教育学2002——2006 普通心理学与教育管理学2003——2006 教育管理2002 管理学与管理经济学基础(各占50%)2003——2006 管理学与市场营销学(各占50%)2004——2006 市场营销管理2002 管理学2002,2008 管理学原理2002 软件学院 计算机基础(含数据结构75分;计算机原理75分)2004——2008计算机基础二(含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2003操作系统和C语言1999——2001 数据结构1999——2000,2002 数据结构和数据库系统2000——2002 计算机原理与程序设计1999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2004——2006 软件基础(含离散数学60分;数据结构90分)2003——2007 XIDIANUNIVERSITY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专业目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年7月 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建校85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约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约120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本科专业。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20人,硕士生导师907人。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2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3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 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1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基地,先后牵头单位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路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5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7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9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面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实施拓展提升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招生简章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017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时间节点 以教育部当年通知时间为准。 三、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199)、英语(科目代码201、204)、数学(科目代码301、302、30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311)等统考科目考试大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我校命题,参考书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外语听力在复试中测试。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时须进行体检,并在指定医院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目前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分为以下几类: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已进修完6门或6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②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须研究生毕业后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高职高专毕业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报考点报名考试; 6.参加教育部强军计划的军队考生,需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证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报考。强军计划考生名单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提供给我校研招办,考生报考前须与各大军区/兵种政治部联系确认报考资格事宜。未经总政治部允许的报考一律视为无效。该类考生必须在我校研招办报考,在外地报名无效。 五、报名、现场确认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须到省级自考机构开具“自考成绩证明”;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网络教育考生须到所在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开具“届时毕业证明”。 4.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排名 7.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复试 1.2017年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学科/专业领域的考生,复试时必须进行外语听力与口语的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2门,我校各学科/专业领域加试的具体安排请参照招生目录后的详细说明,加试由各学院组织。 七、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定向生在录取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用人单位须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 XIDIANUNIVERSITY 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专业目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6年7月 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和“211工程”项目重点建设高校之一、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首批9所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和首批9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建校85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学校现建设有南北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约270公顷,校舍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约614万册,其中纸质文献约234万册,电子文献约380万册,中外文现刊1300种,拥有45种平台的中外文电子资源,数据库共计约120个,内容覆盖了学校各个学科或专业。学校现有各类在校生3万余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设有研究生院。设有通信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人文学院、外国语学院、软件学院、微电子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等17个学院。 学校是国内最早建立信息论、信息系统工程、雷达、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开辟了我国IT学科的先河,形成了鲜明的电子与信息学科特色与优势。现有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6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3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本科专业。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二,“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四。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9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320人,硕士生导师907人。学校有院士4人,双聘院士14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7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21人,教育部创新团队6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10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53人。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5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 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学校坚持“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钱学森空间科学实验班”和“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16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和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基地,先后牵头单位承担了“973”、“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二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在认知雷达、移动通讯、网路信息安全、高功率微波集成器件、智能计算、大型天线机电耦合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24项。2014年,学校牵头的“信息感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认定,位列行业产业类第一,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7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5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46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建校80余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2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7位两院院士(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院士校友9位,位列全国前茅),10余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和“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办学宗旨,面向“研究型大学”的发展定位,坚持“立足西部、育人育才、强军拓民、服务引领、团结实干”的发展思路,实施拓展提升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把学校建设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招生简章 注:本版本招生简章和招生目录中,如有与教育部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不符之处,以教育部政策为准。 一、培养目标 以学生为本,培养知识结构合理、政治思想坚定、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2017年我校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二、时间节点 以教育部当年通知时间为准。 三、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科目代码101)、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科目代码199)、英语(科目代码201、、数学(科目代码301、302、30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代码311)等统考科目考试大204) 纲由教育部统一发布;其它考试科目由我校命题,参考书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外语听力在复试中测试。 四、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复试时须进行体检,并在指定医院或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 (四)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 3.同等学力人员。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目前研究生招生同等学力分为以下几类: (1)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须同时满足①、②条件要求的人员: ①已进修完6门或6门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本科课程,并持有所进修院校教务部门出具的进修课程成绩单; ②在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1篇以上与报考专业相关的论文(本人为第一作者)。 (2)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专业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5.报考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的考生须研究生毕业后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高职高专毕业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单位所在地指定报考点报名考试; 6.参加教育部强军计划的军队考生,需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证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成为业务骨干,经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报考。强军计划考生名单由解放军总政治部提供给我校研招办,考生报考前须与各大军区/兵种政治部联系确认报考资格事宜。未经总政治部允许的报考一律视为无效。该类考生必须在我校研招办报考,在外地报名无效。 五、报名、现场确认要求 1.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报,如实填写个人信息,牢记网上报名编号。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在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须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自考考生须到省级自考机构开具“自考成绩证明”;在报考时尚未毕业、但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本科毕业证书的网络教育考生须到所在高校网络教育学籍管理部门(继续教育学院或网络教育学院)开具“届时毕业证明”。 4.高职高专同等学力考生须出示成绩单原件与论文发表原刊。 5.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须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6.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7.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8.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复试 1.2017年报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各学科/专业领域的考生,复试时必须进行外语听力与口语的测试,复试笔试科目参见招生目录。 2.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同等学力考生(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高职高专毕业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需加试(笔试)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科目2门,我校各学科/专业领域加试的具体安排请参照招生目录后的详细说明,加试由各学院组织。 七、录取 根据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进行差额复试,通过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定向生在录取前必须与用人单位签定协议书,用人单位须与我校签定定向录取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