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话题作文范文
导航

地球的自然资源

2020-12

篇一:《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地球所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

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

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人类生活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

地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

用化学用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

重的威胁。

1.短文采用了说明方法。(1分)

2.短文从哪些方面说明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说说你周围的环境受到了哪

些破坏?(2分)

3.“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用品”给人类造成的轻度灾难

;深度灾难是。(2分)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

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一句话中“本来”的意思是什么?说说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本来:(1分)对句子的理解是

(2分)

5.“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造成这一后果的人类的错误做法是:

(2分)

6.写出三条关于环境保护的标语或格言(2分)

篇二:《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物资源来说,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1给文中划线的句子加上标点。3分

2在括号里填上关联词语。8分1404056624?

3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8分

近义词:毁坏()后果()灾难()威胁()

反义词:有限()无私()加速()枯竭()4、理解词语:3分

恩赐:施予,施舍。本来:指原先,先前滥用:不加节制的使用

5、填空:8分“再生”的意思是:地球上的资源可以源源不断的为人类做出长期贡献。,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有:,现在它们不有再生的原因是

。“一系列的生态灾”请你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南方的洪涝灾害让很多人失去了家园,甘肃泥石流让很多人失去了亲人,云南干旱让让庄稼颗粒无收

。{地球的自然资源}.

6、读了这段话,你的体会是:

篇三:《地球环境与资源》

第一章地球环境与自然资源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环境对于人类的独特性,理解人类与地球环境各圈层的关系。掌握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其属性特点,了解中国自然资源的现状特点。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产生的压力。理解环境的人口承载力概念。

[教学重点]1.地球环境对人类的独特性。

2.自然资源的属性特点。

3.中国人口发展特点以及对资源的压力。

4.环境的人口承载力。

[教学时数]8

地球是人类迄今发现存在智能生物的唯一天体。地球环境以及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生存提供了条件和物质基础。

第一节人类生存的先决条件——地球环境

一、地球环境的组成

人类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部分。

(一)自然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

1.包括要素:空气、阳光、水、土壤、矿物、岩石和生物等。

2.以上要素组成圈层: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生物圈。

(二)社会环境:人类的社会制度等上层建筑条件。

1.包括要素:社会经济基础、城乡结构以及同各种社会制度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念和机构等。{地球的自然资源}.

2.组成的圈层:有人认为这些社会要素组成了另一圈层——智能

圈或人类圈(noosphere)。

二、地球环境的圈层构造

组成地球环境的各要素分别组成不同的圈层,圈层构造成为地球环境的显著特点。

(一)主要圈层

地球在大约46亿年前形成的时候,是一个炙热的大火球,还没有圈层的分化。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四大外部圈层。由于土壤具有特殊的组成结构和特点,是地球表面特殊的自然综合体,有的学者将土壤圈从四大圈层中单独列出。

1.大气圈:位于地球最外部的气体圈层

(1)成份。这是一层以氮、氧为主要成分的大气,被地球的引力牢牢吸引在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

(2)分布

大气圈没有明确的上界,在几千千米的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但受地心引力的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

米的范围内,其中的75%的大气又集中在离地面10千米高度

的对流层内。

(3)作用

生物的保护层。大气圈的存在可使地球表面免受宇宙射线和

陨星的轰击,为地球上生命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保护层。

天气变化。可使我们能够欣赏到明媚的阳光和多姿多彩的天

气变化。

生命的需要。大气圈中的气体成分满足生物圈中动植物维持

生命的需要。

2.水圈:由地球上不同形态的水构成的圈层。

(1)组成:海洋水、陆地水(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在地球上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在剩下的不到30%的陆地上也分布着纵横交错的江河湖泊,地表以下的土壤和岩层间还有连续不断的地下水。海水、地表水和地下水构成了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千米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2)分布

海洋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水通过波浪、潮汐、洋

流等形式促进了地球高低纬度间的热量输送,对全球热量平

衡有重大影响。

陆地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是地球上淡水资源的主要存

在形式。生产生活用水主要来源于这一类水源。但这些资源

中的接近70%又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两极及高山地区,难以

直接利用。因此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淡水

总储量的0.3%,只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地球上水量的分布

(3)作用

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地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颗智慧星

球,水是一个关键因素。各种生命起源的假说都少不了水这

一要素。如今地球表面的70%以上覆盖着水,大多数生物体

内水的含量也达2/3以上。研究还发现,静脉点滴用的生理

盐水为浓度为0.9%的NaCl溶液,与原始海水一致。这似乎

在告诉我们,现代人的身体内仍然流动着几十亿年前的海洋

水。在自然界的植物体内,水分含量更高,有些甚至高达95%。

这一切都充分表明地球上生命的产生和进化都离不开水。人

们的日常生活更是时时处处与水紧密联系,从生活、娱乐到

工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无一不体现出水的重要性。

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通

过水循环运动,水圈中各种水体相

互转化,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成为一种再生资源,可以永久使用。

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

3.岩石圈:地球固体部分的外部圈层。

也是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最外层。地球内部也分成同心圈层,从地心向外,分别是地核、地幔和地壳。

(1)组成: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主要由从地内上升的炽热岩浆冷凝而成的岩浆岩组成,岩浆岩上面,往往还覆盖着较薄的沉积岩和土壤盖层。

(2)作用:

陆生生物活动的基础。岩石圈稳定少动,是地球人类的立地

圈层。

提供化石燃料及矿物资源。

——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炭和石油。从人类全部历史来看,化石燃料大规模使用的历史尚不足200年。历史上长期使用的燃料是薪柴、木炭、作物秸秆和畜粪。进入20世纪以后,煤炭才开始占主导地位。石油更是一个后来者,从1920

年起其

开采量大幅度上升,开始了能源供应的“石油时代”。

——岩石圈内的矿物资源随人类开发能力的增强而不断满足着人类的需要,人类利用矿物原料的种类与数量与日俱增:原始人一生只需要几千克至几十千克石头打制石器;农业社会的农民一生也只需要几千克铁和铜制造简单的农具,迄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农民依然使用着极其简单的农具;工业化社会对矿物资源的消费却大得多,可以说现代工业建立在丰富的矿物资源基础之上。

4.土壤圈:地球陆地上能供植物生长与繁殖的疏松表层。

(1)分布:除了江河湖海等水体和两极冰盖与高山冰川覆盖的地区以外,几乎都有土壤存在。

即使在岩石出露或流沙覆盖的地方,也可能有原始土壤和风沙土的发育。因此,各种土壤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断续分布的圈层,覆盖于岩石圈之上,其厚度由几厘米至几米不等。在炎热湿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有些土壤的厚度可能达几十米。

(2)作用:为植物生长提供必要条件

土壤和岩石共同构成了大地,但土壤和岩石是有区别的。土壤由岩石演化而来,并覆盖在岩石的表面,土壤与岩石最大的不同在于它具有肥力,即提供和调节水、气、热和营养元素的能力,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地球半径约为6400km而地表土壤的厚度仅为几十厘米,相比之下微乎其微,但却正是这薄薄的一层土壤,才使得地球上有了广阔的森林、农田和草场,人类得以从中获得宝贵的生产和生活资源。

5.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构成的圈层。

(1)分布:主要位于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以及整个的水圈。{地球的自然资源}.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三个圈层彼此渗透,相互影响,在岩石圈的上部、大气圈的底部以及整个的水圈,出现了一个既有矿物质、又有空气和水分的地带,在这里繁衍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形成地球上

篇四:《地球的资源》

地球是人类栖身之所,衣食之源。地球上的矿物已知有3300多种,并构成多样的矿产资源。人类目前使用的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材料和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都是来自于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一般分为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等,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地球资源是有限和不可再生的,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掘取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资源的枯竭和对地球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合理有效地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矿产资源被誉为现代工业的“粮食”和“血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脉。矿产资源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全球经济的产业基础。

不仅在经济领域,矿产资源同样在政治领域显示着其重要的价值。纵观上个世纪大大小小几百次战争,无论是两次世界大战,抑或是海湾战争,除了对领土的争夺外,各种矿产资源的占有权更是常常成为引发战争爆发的导火索。而为了保证国家在非常时期的安全,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很早就着手进行矿产资源的战略储备。

人口资源环境

环境问题的三种主要类型是资源利用、人口增长和环境污染。

资源利用:人们所利用的环境中的任何东西都是自然资源。一些自然

资源能在一个相对比较短的时间内自然地恢复或再生,称为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包括阳光、风和树木等。一些自然资源是不能被恢复或再生的,我们称它们为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石油和其它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当不可再生资源被过度开发利用时,最终必将会枯竭。人口增长:随着医学、农业的发展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人的寿命得到延长,死亡率开始下降,全球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资源均需求也同步增长。因此,人口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矛盾。

环境污染:环境对生物产生负面影响的任何变化称为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经常是伴随着有益于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例如煤来发电带来了大气污染,用杀虫剂杀死农作物的害虫带来了土壤环境污染等。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的侵害。

能源

能源是可以为人类提供能量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煤炭:煤是由远古的植物因埋在地下而形成的一种固态化石燃料。虽然煤炭的燃烧造成环境污染,但在未来的100年里,煤炭仍然是一种主要的能源。洁净煤燃烧技术成为当前能源领域开发的热点,许多国家都在开发保持空气清洁的煤炭燃烧技术。

石油:石油又叫原油,它是一种浓稠的黑色液体,由几亿年前生活在海洋中和较浅的内海中的小动物、海藻、原生生物形成的。大多数的石油储藏在地下砂岩层或石灰岩层的小孔中。石油的形成需要几亿年的时间,从这一点上讲,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

把地下石油开采出来后,通过加热蒸馏,从原油中可以分离出燃料和其他产品。石油占全世界能源消费的1/3以上,它是大多数汽车、飞机和轮船的燃料。许多家庭也用石油取暖。塑料、油漆、药品和化妆品等都是从原油中提取的。

天然气:天然气是储存于地下多孔岩石或石油中的可燃气体,它的成因与石油的成因相似。由于它比石油轻,所以常位于石油上部。我国西部也有单独成矿的天然气矿藏。

天然气具有清洁、价格低廉和供应安全等特点,它的缺点是极易燃烧,气体泄露会引起爆炸,并发生火灾。

开发清洁能源:像其他活动一样,自然资源的生成需要消耗一定的能量,大规模的用水、土地的恢复、地貌的改造等都离不开大量的能源消耗。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造成的环境恶化危害着地球。人类惟一的出路就是寻求替代能源——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能、风能、波动能、潮汐能、地热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等。

燃油:私车过多,每辆车的乘客数量比起燃油耗费量来说显得过于奢侈。汽车消费追求豪华型、大排量,社会普遍没有侧重公交事业的建{地球的自然资源}.

设,结果导致燃油耗费严重,造成燃油稀缺。低技术含量及高浪费的消费方式,是当前我国石油消费存在的最根本问题。我国西部地区产油丰富,但石油行业炼油技术含量低,且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供油管道,不但难以在国际市场上形成竞争力,还不能自供己需,加大了对进口的依赖。因此,要解决能源的产业化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提高石油加工业的技术含量。

煤:很多用煤企业生产方式粗放,浪费严重。目前全国煤矿资源回收率仅在40%左右,特别是小煤矿的回收率只有15%,从1980年至2000年,全国煤矿资源浪费280亿吨。照此下去,到2020年,全国将有560亿吨煤矿资源被浪费。

电力:室内能见度很好的上午,几盏大吊灯毫无顾忌地开着;商场里冷气大开,但门也大开,冷气都可以跑到几十米的远处;形象工程的亮灯工程彻夜不熄;电视机、VCD、空调等家用电器关机后仍处于待机状态,多数家庭从不把白天不用的家用电器插头拔掉;日常工作中,下班关闭电脑主机后不关显示器、不关打印机电源开关的现象十分普遍。如果全国所有的办公电脑下班后都如此“关闭”,每年浪费的电将在12亿度以上……这种浪费,让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北欧国家的人士感到异常不解,责备我们在“奢侈地使用能源”。

从中国发电量增长率来看,中国电力供应短缺的原因在很大程度{地球的自然资源}.

上不是由于供应不足,而是由于电力利用的粗放和浪费。中国绝大多数钢铁公司每吨钢的耗电量远高于美国、日本同行。即使是水电厂、火电厂等电力供应单位,其自身浪费的电能也很多,其中水力发电厂有10%的电力是被电厂内部消耗掉的。

土地:各地胡乱圈地规划开发区、工业园、住宅用地,而大量规划出来的土地却又闲置不用。楼层普遍太低,对本来就稀缺的土地资源没有加以合理利用,可耕地和自然景观地急速减少,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地球的自然资源}.

建筑:住房消费追求大面积、高标准,楼层和室内设计不合理,每户的居住面积过于宽大奢侈,建筑材料的节能性不好等等,每多一处建筑就多一份土地、水、电等方面的资源浪费。一些城市建设贪大求洋,尤其是中国各地许多形象工程的利用率低下,闲置期过长,造成土地、建筑成本等方面的浪费。

生态资源:一棵树成长成材要花50年时间,但把它砍下来只需几分钟。据统计,中国一次性筷子每年浪费的木材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