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大学的优势学科之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以王众托院士为首的大工管理学院实力雄厚,享有盛名。大连理工大学是国内最早建立管理学科的6个学校之一,其管理学院和中美两国政府合作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是一个实体。在教育部2007年的学科排名中,大工该学科高居全国第三,仅次于西交和清华。 化学工程与技术 由张大煜、彭少逸等著名化学家创办的大连理工化工学院是该校历史最久、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1952年院系调整时,聂恒瑞锐、侯毓芬、林纪方等一批著名化学化工专家汇集于此,奠定了大工化工的实力基础。学院现有院士一人,双聘院士两人,实力之强,当在全国四强之列。 力学 力学乃大连理工的王牌专业,师资队伍包括钱令希、钟万勰、程耿东3位中科院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工程力学系于1957年由钱令希院士和唐立民教授领导创建。依托于“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工的力学综合实力和学术水平在我国力学学科处于一流水平,在国际学术界也有重要影响。 机械工程 拥有王立鼎院士的大工的机械享誉全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乃全国重点学科,教育部精密与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模塑制品工程研究中心皆坐落于此。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俞鸿儒、殷国茂、徐性初都是机械学院的毕业生。 土木工程 由赵国藩院士领衔的大连理工土木工程系在全国享有盛誉,在水工结构方面尤其强势。虽然在综合实力上,大工土木与同济、清华等尚有差距,但与东南、天大等难分伯仲。 水利工程 拥有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大工水利工程系实力雄厚,拥有林皋、邱大洪两位院士,其下属的“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内设立最早、实力最强的专业。水利工程综合实力当属全国前五。 船舶与海洋工程 拥有一位工程院院士的大工“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学科乃国家重点学科,实力之强,当属一流。三大造船企业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渤海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在大连理工大学船舶工程学院成立经国家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大连理工大学分中心。 数学 大工原应用数学系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实力甚强,乃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系在多元样条和计算几何的一系列基本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其实力当可与南大、武大相较。 大连民族学院2012-2013学年校内奖学金获奖名单 一、先进集体(137个) (一)模范班集体(10个) 经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111班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测控技术与仪器111班 生命科学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102班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4班 设计学院:2010级包海默工作室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103班 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101班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日语专业101班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通信工程101班 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科学101班 (二)优良学风标兵班(11个) 经济管理学院(2个) 经济学101班经济学专业金融学方向122班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1个)大连民族大学王牌专业 自动化121班 生命科学学院(1个) 生物工程112班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1个) 日语专业111班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1个) 网络工程111班 文法学院(1个) 法学102班 国际商学院(2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114班国际经济与贸易104班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1个) 电子信息工程113班 物理与材料学院(1个) 光电子技术科学102班 (三)优良学风班(63个) 经济管理学院(8个) 工商管理103班经济学113班旅游管理113班工商管理122班经济学124班旅游管理121班市场营销122班经济学102班机电信息工程学院(7个) 机械105班工业101班自动化113班机械113班机械124班工业122班车辆121班 生命科学学院(5个) 食品质量与安全101班生物工程104班生物工程121班 食品质量与安全112班生物工程102班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5个) 日语专业104班英语专业113班英语专业123班 日语专业123班朝鲜语专业122班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7个) 软件工程104班网络工程103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2班 软件工程113班软件工程123班网络工程123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26班 设计学院(8个) 2011级李尚婕工作室2011级刘雪飞工作室2011级金华工作室 2011级包海默工作室2010级刘雪飞工作室2010级动画定格工作室2010级王英钰工作室工业设计121班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4个): 工程管理113班土木工程122班工程管理121班建筑学121班 文法学院(3个) 新闻学102班法学111班汉语国际教育122班 理学院(1个) 数学与应用数学121班 国际商学院(6个) 会计学121班国际经济与贸易121班会计学115班 会计学105班财务管理115班财务管理103班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5个) 电子信息工程106班通信工程103班电子信息工程115班 通信工程124班电子信息工程124班 环境与资源学院(2个) 环境科学111班环境科学121班 物理与材料学院(2个) 功能材料122班光电子材料与器件112班 (四)学风进步班(53个) 经济管理学院(8个) 旅游管理103班旅游管理104班市场营销102班旅游管理114班经济学114班市场营销111班市场营销114班工商管理112班机电信息工程学院(7个) 自动化103班自动化105班测控101班机械115班工业111班自动化115班测控111班 生命科学学院(6个) 食品科学与工程122班食品科学与工程101班制药工程122班 制药工程112班食品科学与工程102班化学工程与工艺101班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4个) 英语专业101班朝鲜语专业102班英语专业111班 日语专业114班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5个)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2班软件工程103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6班网络工程112班软件工程112班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4个) 工程管理101班建筑学101班土木工程111班建筑学112班文法学院(3个) 汉语言文学102班新闻学112班汉语言文学121班 理学院(1个) 信息与计算科学112班大连民族大学王牌专业 国际商学院(6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122班财务管理121班会计学102班大连民族大学王牌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113班会计学112班国际经济与贸易102班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4个) 电子信息工程102班电子信息工程116班通信工程112班通信工程114班 环境与资源学院(3个) 生物技术101班生物技术111班生物技术101班物理与材料学院(2个) 光电子技术科学101班光电子技术科学112班 二、先进个人(1402人) (一)综合特等奖学金(10人) 经济管理学院:王艳辉 机电信息工程学院:陈博宇 生命科学学院:曹美玲 设计学院:郑伊涵 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严谨 理学院:赵英翠 国际商学院:姜吉军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孟菲 环境与资源学院:刘娜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李莹 (二)综合一等奖学金(231人) 大连民族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一、学校基本信息 1.学校名称:大连民族大学(DalianNationalitiesUniversity) 2.国标代码:12026 3.办学性质: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4.学校地址: 开发区校区: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辽河西路18号 金石滩校区:大连金石滩旅游渡假区金石路31号 二、招生计划 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和港澳台地区招生。 1.31个省(区、市)招生计划为4619人,其中本科生4350人,少数民族预科生269人。 2.港澳台地区招生计划根据考生参加“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招生考试”成绩及报考专业另行确定。 3.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民委有关文件精神,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为指导思想,统筹考虑各省(区、市)考生及少数民族考生的生源数量、生源质量、就业和区域协调发展等因素,合理制定年度招生来源计划。招生来源计划报教育部审批后,由各省(区、市)级招生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 4.学校按教育部与国家民委的核定数预留少量计划。预留计划的使用严格执行《国家民委所属院校本科招生预留计划使用管理办法(暂行)》,用于调节各省区统考上线考生生源不平衡、民族比例、人口较少民族生源等问题。 三、录取原则 1.普通本科招收少数民族考生约占招生总数的65%。 2.普通类本科专业录取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辽宁省设专业级差,级差为10分。江苏省考生的学业水平选测科目等级须达2B以上。 3.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 4.同等条件下少数民族考生优先录取,考生同为汉族或少数民族时,按照单科成绩排序录取(文科按照语文、数学、外语排序,理科按照数学、语文、外语排序,对英语单科成绩有特殊要求的专业按照外语、语文、数学排序)。 5.少数民族预科只招收有预科志愿的少数民族考生,依据招生省区投档政策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6.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招生按教育部相关规定执行。 7.英语、日语、朝鲜语专业只招收英语单科成绩在100分以上的英语考生。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专业主干专业课主要采用英语授课,非英语考生慎报。 8.考生体检标准按教育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9.艺术类本科专业录取原则: (1)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的40%与高考文化课成绩的60%两项合计为考生综合分,各省(区、市)根据生源情况控制在专业计划的120%比例范围以内,按照“专业志愿优先”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2)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和艺术类专业考试成绩缺任何一科成绩者不予录取。 四、学费标准 各专业学年学费按辽宁省物价局审定标准执行,因故退学,根据实际修读学分和学习时间退费。 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展培养硕士专业学位 研究生试点工作申请表 申请单位:联系人及电话:胡文忠0411—87656213 -3- 一、学校发展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简介 大连民族学院位于黄海之滨的大连市,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1993年招生办学,1997年正式建校,2006年实现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 学校占地82.8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0.6亿元。设有18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43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56个民族的全日制在校生13688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1024人,其中专任教师785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1.1%,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87.4%,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1.1%。 学校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化工、日语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民族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2006年以来,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0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483项,累计科研经费7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以上各类科研成果奖励312项。学校先后与中央民族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学科共建并联合培养研究生,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575人,博士研究生88人。 经过20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在本科创新教育、课程教学国际化、双语教学和本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本科教育教学特色。目前,学校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民族院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依托,全面实施三项教学改革工程:一是深入推进“做中学”教学模式。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体验性学习、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二是推进工程教育产学合作。确定产学合作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共同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人才;三是推进专业教育国际化。选择试点专业与海外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使学生通过在国外的学习锻炼,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工作方式,具有适应跨国公司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建校以来,学校获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3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4- 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17门,辽宁省精品教材5部。学校已累计培养本科毕业生2万余人,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0%以上。近年来,学生每年申报国家专利200项以上,平均每年在国际上获得学科竞赛奖励100多人次、在国家级学科竞赛中获奖300多人次、省级以上学科竞赛获奖1000多人次。在国际国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微软“创新杯”全球学生大赛等各项赛事中均取得过全国最高级别的奖项。学生累计获得包括5项德国红点概念奖、3项iF概念奖、1项iF概念奖特别奖和5项IDEA设计奖在内的14项国际设计领域顶级奖项,成为国内唯一获IDEA设计奖、iF概念奖和红点概念奖三大设计界顶级奖项的高校。2006年和2008年学校在“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分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和第二名。2007年,学校计算机仿真足球机器人代表队代表中国大学生到美国参加“足球”机器人大赛。在2008年国际微软“创新杯”科技竞赛中,学校代表队获得中国赛区第一名,并代表中国高校学生赴法国参赛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09年9月,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为目标,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后发优势,形成了“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应用为主、教育创新,质量立校、因材施教,团结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 -5- 二、与所申报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情况 本次申报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面向:民族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依托生物工程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项目开展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人才培养项目,符合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满足国家、行业和地方的人才需求规划和重点扶持领域需求,社会需求量大。 (一)满足国家关于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扶持领域的人才需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等要求。在国家《少数民族事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少数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与保障建设工程”、“民族医药发展工程”、“生态建设工程”;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民族特色产业发展工程”;在《兴边富民行动规划(2011-2015年)在《中长期干部培训规划(2011-2020)》中提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工程和少数民族人才发展工程,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创新型、应用型科技人才和领军人才”,“实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骨干人才在职研究生学历教育及培训项目,重点提升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紧缺骨干人才的工程技术和管理能力”等要求。同时,规划中还指出各级政府要鼓励和支持民族地区干部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大连民族学院国家民委培训中心将工程硕士培养与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有效结合,成为全国民委系统高层次、高素质的应用型和创新型干部教育培训与实践基地,“十二五”期间,培养与培训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干部1000人,其中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将占相当比例。 本次申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项目,开展生物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是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培养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战略作用的深刻认识和高度责任感的具体体现,具有关乎我国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共同团结进步,维护国家长远稳定统一的重要政治意义。 (二)满足民族地区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等各-6- 行业的人才需求 本次所申报的人才培养项目基于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技术、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服务于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等各行业的人才需求。 近年来,食品制造业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民族地区食品行业或企业存在发展缓慢,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不稳定等诸多实际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层次、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极其匮乏。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现正借助高新生物技术已成为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如云南白药集团、内蒙古蒙药集团、成都地奥集团、大连医诺生物等企业已成为天然药物开发的先锋。但是,天然药物制造的发展存在高层次人才匮乏的局面,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另外,民族地区多样的气候类型、土壤类型使其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在特色抗逆植物、经济能源植物、具有保健功效的药用植物开发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是,如何有效开发利用这些植物资源,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已成为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业的研究与开发焦点,需要更多的高层次应用型生物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针对生物工程领域服务面向定位,近期学校组织团队到多个省份或地区就生物工程领域人才需求进行了实际调研,获得了“十二五”期间高层次人才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并就行业或企业的实际需求,与政府或企业等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人才培养基地协议、人才培养项目协议和人才需求协议,如2010年辽宁省民族地区人才总量41000人,其中研究生820人,仅占2.2%,“十二五”期间人才需求总量为60000人,研究生比例将达到6%,即3600人,其中在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技术、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方向需求量大。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阜新市功能食品产业园区、桓仁满族自治县在生物药物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对生物工程领域人才需求更为迫切。又如内蒙古自治区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天然产物与药物制造技术、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层次人才的缺口总人数在4800人。其中呼伦贝尔市急需生物技术人才500人、赤峰市需要600人。 (三)满足民族高校应届毕业生和少数民族在职人员考研与择业需要 根据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针对目前全国15所民族高 -7- 大连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一、学校简介 大连民族大学位于黄海之滨的大连市,隶属于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是国家唯一设在东北和沿海开放地区、以工科和应用学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民族高等学校。学校1984年立项筹建,2006年实现国家民委、辽宁省政府和大连市政府三方联合共建。 学校有开发区和金石滩两个校区,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文法学院、理学院预科教育学院、国际商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建筑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体育教学研究部等19个教学科研单位,本科专业52个,涵盖工、理、经、管、文、法、艺七大学科门类。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区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56个民族学生齐聚校园,少数民族学生占60%以上,来自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学校现有教职工1305人,其中专任教师858人,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3.5%,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3%,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占50%,双师型教师达34.3%。教师中拥有中科院百人计划等优秀人才98人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等各种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的教师36人次。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为目标,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实施质量立校、科技兴校、人才强校和国际化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提高质量为主线,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了后发优势,凝练了“立足沿海、服务民族,应用为主、教育创新,质量立校、因材施教,团结和谐、全面发展”的办学特色,比较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在沿海开放地区发展优质民族高等教育的创新之路。学校始终把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放在中心地位,建成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8个,拥有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研究基地3个,同时获批国家民委创新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和各项教学基本建设。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辽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2006年,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学校,2007年在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建成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辽宁省精品课程18门。2012-2014年度辽宁省普通高校专业综合评价中,学校工业设计、网络工程、新闻学专业排名第一。工业设计、网络工程、日语专业获首批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优势特色专业。学校的本科创新教育、双语教学、课程教学国际化等特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建校以来,学校培养本科毕业生3万多人,就业率连续14年保持在90%以上。大连民族大学王牌专业 2010年4月,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首批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是全国15所民族院校和大连市高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院校。近年来,学校还获得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示范学校、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民委就业典型学校、辽宁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2009年9月、2014年9月,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二、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招生专业、学制和计划 招生类别与代码专业名称与代码学制拟招生人数工程硕士0852085211计算机技术全日制2.5年110*085238生物工程全日制2.5年110* 注:1.具体招生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计划数为准。 2.拟招生人数中包含2017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以下简称“士兵计划”)5人,不限专业领域,详见《大连民族大学2017年“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招生工作办法》。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4.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等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2017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7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申请我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人员,须符合《大连民族大学2017年接收推免生办法》相关规定。 五、报名程序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一)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6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 3.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4.报考“士兵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学、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5.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我校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联系。 6.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网上报名有关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详见《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已在教育部官网公开)及“研招网”报考须知。 (二)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士兵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在2017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5.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6.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7.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六、考试安排 (一)准考证 考生应在2016年12月15日至12月26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居民身份证参加考试。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二)初试 1.初试时间:2016年12月24日至12月25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2.初试科目:初试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初试每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考试科目详见《大连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其中考试科目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二、日语、数学二由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均由我校自主命题。 3.初试地点:由各报考点统一安排。 4.初试成绩公布办法:初试成绩将于2017年3月上中旬在“研招网”和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我校不单独发放成绩通知单。 (三)复试 1.复试时间:2017年4月底前。 2.复试地点:大连民族大学开发区校区。 3.复试内容:复试内容范围、方式及相关要求详见《大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办法》(大民校发〔2016〕35号)。 4.复试要求: (1)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一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自主确定我校各专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并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公布。 (2)我校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自主确定并公布“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和接受其他招生单位“士兵计划”考生调剂的初试成绩要求。 (3)我校将在复试前对考生的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学历学籍认证报告、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考生复试时须持本人学信网在线验证报告(网址为./xlcx/bgys.jsp)、准考证、身份证、毕业证原件(应届生持学生证),同等学力考生提交相应证明材料。对考生的学历(学籍)信息有疑问的,我校有权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4)以同等学力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 七、体检 考生体检工作由学校指定医院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文件规定,结合招生专业实际情况确定。 八、录取 学校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复试录取办法以及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身体健康状况等择优确定拟录取名单。 九、学费与奖助政策 根据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财教〔2013〕19号)文件要求和《辽宁省物价局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公布我省研究生学费标准的通知》(辽价发〔2014〕49号)规定,我校学费标准为7000元/学年。 凡被我校录取的全日制在籍研究生均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一志愿录取新生入学奖学金。生均奖励标准为10000元,用于奖励一志愿报考我校且被录取的研究生。 (二)国家奖学金标准为20000元/生·学年(奖励名额以教育部下达为准);国家助学金标准 为6000元/生·学年。 (三)学业奖学金: 年级等级比例奖励标准一年级一等30%10000元二等70%6000元二年级一等10%10000元二等30%6000元三等40%3000元 (四)学校设立研究生优秀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专业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成绩突出的研究生。 (五)每年选派优秀研究生进行国际化项目实习、实践。 (六)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用于资助研究生开展创新课题研究。 (七)设置助研、助教、助管工作岗位,对兼任“三助”工作的研究生发放报酬。 (八)学校将在奖、贷、勤、助、补、免等方面将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十、其它 (一)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实行网络公布,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 (二)专业目录所列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以当年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