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騑字的意思

騑
拼音fēi 注音ㄈㄟ 简体部首馬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8画
仓颉SFLMY 郑码CUKC 四角71311 结构左右 电码7493 统一码9A11 笔顺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丨一一一丨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ēi(ㄈㄟ)

⒈  驾在车辕两旁的马:“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统一码

騑字UNICODE编码U+9A11,10进制: 39441,UTF-32: 00009A11,UTF-8: E9 A8 91。

騑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 𩥰
  • 𩦎

English

horse; ru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fēifēi

[gallopping] 马行走不停的样子

四牡騑騑。——《诗·小雅·四牡》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騑

騑【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匪微切,𠀤音非。《玉篇》驂馬也。《禮·曲禮註》車有一轅四馬。中兩馬夾轅,名服馬,兩邊名騑馬,亦名驂馬。

《廣韻》芳非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微切,𠀤音霏。《集韻》騑騑,馬行不止貌。《詩·小雅》四牡騑騑。

《韻會》或作匪。《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本草》馬三歲曰騑。

人名。《左傳·襄八年》騑也受其咎。《註》騑,子駟名。《音義》騑,芳非反。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騑

騑【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甫微切《集韻》匪微切,𠀤音非。《玉篇》驂馬也。《禮·曲禮註》車有一轅四馬。中兩馬夾轅,名服馬,兩邊名騑馬,亦名驂馬。

《廣韻》芳非切《集韻》《韻會》《正韻》芳微切,𠀤音霏。《集韻》騑騑,馬行不止貌。《詩·小雅》四牡騑騑。

《韻會》或作匪。《禮·少儀》車馬之美,匪匪翼翼。

《本草》馬三歲曰騑。

人名。《左傳·襄八年》騑也受其咎。《註》騑,子駟名。《音義》騑,芳非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騑【卷十】【馬部】

驂,㫄馬。从馬非聲。甫微切

说文解字注

(騑)驂也。旁馬也。各本無上也字。不可通。今補。攷禮記正義、文選注引說文。或作旁馬也三字。或作驂旁馬也四字。正由有二也字而奪一耳。騑馬、經典皆謂之驂。故曰驂也。下文云駕三馬曰驂。許意古爲駕三馬之名。後乃駕四駕六、其旁馬皆得驂名矣。故又申之曰旁馬。旁者、冡上在軛中言之。不當衡下者謂之驂。亦謂之騑。駕三駕四所同也。若小雅傳曰。騑騑、行不止之皃。別爲一義。从馬。非聲。甫微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