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饥(飢饑)
⒈ 饿:饥饿。饥民。饥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饥餐渴饮。饥寒交迫。饥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饥。
⒉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饥荒。饥馑(灾荒)。
统一码
饥字UNICODE编码U+9965,10进制: 39269,UTF-32: 00009965,UTF-8: E9 A5 A5。
饥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e hungry、famine、starv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饣、几声
English
hunger, starving; hungry; a fami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饥
飢
<名,动>
(“飢”与“饑”的区别在于,“飢”指肚子饿,“饑”指饥荒。在先秦不相混同,到后来才逐渐通用。“飢”、“饑”现在均简化为“饥”)
〈动〉
(1) 吃不饱 [hungry;famishing;starving]
飢,饿也。从食,几声。——《说文》
可以乐饥。——《诗·陈风·衡门》。笺:“饥者,不足于食也.”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非子·饰邪》
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操军兼以饥疫。——《资治通鉴》
(2) 又如:饥火(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饥殍(饿死的人。同饿莩);饥驱(为饥饿所迫,出外奔波谋生);饥火中烧(饥饿难忍。如火烧于腹中)
(3) 通“饑”。荒年,五谷无收 [bad havest]
饥岁之春。——《韩非子·五蠹》
比年不登,人用饥匮。——《后汉书·张奋传》
(4) 古国名 [Ji state]
西伯伐 饥国,灭之。——《史记·殷本纪》
(5) 姓
常用词组
饥毙、饥不欲食、饥不择食、饥餐渴饮、饥饿、饥寒、饥寒交迫、饥荒、饥火烧肠、饥馑、饥民、饥穰
康熙字典

饑【戌集下】【食部】 康熙筆画:21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玉篇》紀衣切,音機。《說文》穀不熟爲饑。从食幾聲。餘詳飢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饑【卷五】【食部】
穀不孰爲饑。从食幾聲。居衣切〖注〗、
,古文饑。
说文解字注
(饑)榖不孰爲饑。釋天文。又曰。仍饑爲荐。按論語年饑、因之以饑饉。鄭本皆作飢。从。幾聲。居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