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阨字的意思

阨
拼音è 注音ㄜˋ 简体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阜部
五笔BDBN 仓颉NLMSU 郑码YGYY 四角71212 结构左右 电码7084 统一码9628 笔顺フ丨一ノフ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è(ㄜˋ)

⒈  同“厄”。

统一码

阨字UNICODE编码U+9628,10进制: 38440,UTF-32: 00009628,UTF-8: E9 98 A8。

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in distress; adverse; strategic; (Cant.) to swindl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阨

阨【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4画

《集韻》《正韻》烏懈切《韻會》幺解切,𠀤音䅬。《集韻》本作𨽩。或作隘,阸陋也。《正韻》狹也。《左思·吳都賦》邦有湫阨而踡跼。

《左傳·昭元年》彼徒我車,所遇又阨。《註》地險不便車。

《定四年》還塞大隧、直轅、冥阨。《註》三者漢東之隘道。《史記·秦始皇紀》閉關據阨。

《集韻》《正韻》𠀤乙革切,音厄。《集韻》限也。本作阸,塞也。

《周禮·地官·鄕師》以歲時巡國及野,而賙萬民之囏阨。《孟子》阨窮而不憫。◎按說文、玉篇、廣韻皆有阸無阨,故正字通云,阨,俗阸字。然左傳、孟子皆作阨,亦未可以爲俗字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阸【卷十四】【𨸏部】

塞也。从𨸏戹聲。於革切

说文解字注

(阸)塞也。塞先代切。與窒?字別。塞者、隔也。阸之言扼也。从𨸏。戹聲。於革切。古音在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