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字的意思
五笔RRYF 仓颉QLYMR 郑码DPS 四角52601 结构上下 电码6129 区位4236 统一码8A93 笔顺一丨一ノノ一丨丶一一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誓
⒈ 当众或共同表示决心,依照说的话实行:誓师。誓词。誓愿。誓死。
⒉ 表示决心的话:发誓。宣誓。立誓。
统一码
誓字UNICODE编码U+8A93,10进制: 35475,UTF-32: 00008A93,UTF-8: E8 AA 93。
誓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汉英互译
oath、pledgeg、swear、vow
造字法
形声:从言、折声
English
swear, pledge; oat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誓
〈名〉
(1) 指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所订立的誓约;盟约;誓言 [oath of alliance;oath;pledge]
张陈背誓。—— 曹植《五帝诛》
周武有孟津之誓。——《左传·昭公四年》
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誓令(誓言与命令);誓信(盟约);誓书(盟约);誓章(记载有誓词的文件);誓要(约盟,盟誓)
(3) 古代告诫将士的言辞 [warning;admonition]。如:《汤哲》、《泰誓》、《秦誓》
◎ 誓
〈形〉
谨慎 [prudent]
曲艺皆誓之,以待又语。——《礼记·文王世子》
常用词组
誓不罢休、誓词、誓师、誓死、誓死不二、誓死不屈、誓同生死、誓愿、誓约
康熙字典

誓【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
時制切,音逝。《說文》約束也。《六書統》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爾雅·釋言》謹也。《註》所以約勤謹戒衆。《疏》謹,敕也。集將士而戒之曰誓。《釋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韻》約信也。《書·大禹謨》禹乃會羣后,誓于師。《傳》誓,戒也。軍旅曰誓。《左傳·閔二年》誓軍旅。《註》宣號令也。《禮·曲禮》約信曰誓。《疏》用言辭共相約束,以爲信也。
又《文王世子》曲藝皆誓之。《註》戒謹也。
又《玉篇》命也。《周禮·春官·典命》凡諸侯之適子,誓于天子攝其君。《註》誓,猶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旣命之爲嗣,樹子不易也。
又禮,將祭而號令齊百官,亦謂之誓。《周禮·天官·大宰》祀五帝則掌百官之誓戒。《註》誓戒,要之以,重失禮也。
又男女私約亦曰誓。《詩·國風》信誓旦旦。
又《尚書》有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費誓、秦誓,皆篇名。《傳》書有六體,誓其一也。
又人名。《史記·秦始皇紀》高誓,古仙人名。
又《集韻》以制切,音曳。相約以言也。
又食列切,音舌。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誓【卷三】【言部】
約束也。从言折聲。時制切
说文解字注
(誓)約束也。周禮五戒。一曰誓。用之於軍旅。按凡自表不食言之辭皆曰誓。亦約束之意也。从言。㪿聲。時制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