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衲字的意思
衲
拼音nà 注音ㄋㄚˋ 简体部首衤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9画
繁体部首衣部
五笔PUMW 仓颉LOB 郑码WTLO 四角34227 结构左右 电码5906 区位8136 统一码8872 笔顺丶フ丨ノ丶丨フノ丶
繁体部首衣部
五笔PUMW 仓颉LOB 郑码WTLO 四角34227 结构左右 电码5906 区位8136 统一码8872 笔顺丶フ丨ノ丶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衲
⒈ 僧衣。
⒉ 僧人:老衲。
⒊ 同“纳”。
统一码
衲字UNICODE编码U+8872,10进制: 34930,UTF-32: 00008872,UTF-8: E8 A1 B2。
衲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衲字收录于 现通表 。
汉英互译
patch up
造字法
形声:从衤、内声
English
mend, sew, patch; line; quil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衲
〈动〉
(1) 缝补,补缀 [(of clothes)mend;patch up]
拘挛补衲,蠹文已甚。——钟嵘《诗品诗》
(2) 又如:衲裰(布块补缀成的短袍);纳头(用破布补缀而成的布片子;补丁很多的衣服);衲帛(织绣);衲被(曾经补缀的被子);衲衣(衲头。补缀过的衣服。泛指破旧衣服);衲袍(用碎布料缝缀的袍服)
(3) 引申为缀合而成之意 [assort]。如:百衲本二十四史
(4) 密针缝纫。同“纳” [stitch]。如:衲鞋底;衲线(缝缀用的线)
康熙字典

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
康熙字典

衲【申集下】【衣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奴荅切《集韻》諾荅切,音納。《廣韻》補衲,紩也。
又僧衣曰衲。《蘇軾詩》欲敎乞食歌姬院,故與雲山舊衲衣。
又百衲,琴名。
又《集韻》儒稅切,音汭。義同。《玉篇》或作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