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薹字的意思

薹
拼音tái 注音ㄊㄞˊ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7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FKF 仓颉TGRG 郑码EBWH 四角44104 结构上中下 电码5653 区位6223 统一码85B9 笔顺一丨丨一丨一丨フ一丶フ一フ丶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ái(ㄊㄞ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水田,叶扁平而长,可制蓑衣。

⒉  蒜、韭、油菜等长出的花莛。

统一码

薹字UNICODE编码U+85B9,10进制: 34233,UTF-32: 000085B9,UTF-8: E8 96 B9。

薹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薹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台声

English

cyperus rotundus, type of sedg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薹

薹【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20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徒哀切《集韻》堂來切,𠀤音臺。蕓薹,菜名。

草名,夫須也。《韻會》通作臺。《陸璣詩疏》臺,莎草也。《謝朓詩》連隂盛農節,薹笠聚東葘。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