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菽字的意思
菽
拼音shū 注音ㄕㄨ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HIC 仓颉TYFE 郑码EIKX 四角44947 结构上下 电码5486 区位6136 统一码83FD 笔顺一丨丨丨一一丨ノ丶フ丶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HIC 仓颉TYFE 郑码EIKX 四角44947 结构上下 电码5486 区位6136 统一码83FD 笔顺一丨丨丨一一丨ノ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菽
⒈ 豆的总称:菽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菽菽承欢”)。菽麦。菽粟。
统一码
菽字UNICODE编码U+83FD,10进制: 33789,UTF-32: 000083FD,UTF-8: E8 8F BD。
菽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艹、叔声
English
beans and peas, collective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用词组
菽粟
康熙字典

菽【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韻會》式竹切,音叔。《物理論》衆豆之總名。《詩·豳風》禾麻菽麥。《春秋·定元年》隕霜殺菽。《註》大豆之苗。《禮·檀弓》王註熬豆而食曰啜菽。
又《唐韻古音》式沼反。《詩·豳風》烹葵及菽。叶下棗韻。
又《篇海》子了切。《集韻》通萩。詳萩字註。《詩疏》亦作叔。《廣韻》同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尗【卷七】【尗部】
豆也。象尗豆生之形也。凡尗之屬皆从尗。式竹切
说文解字注
(尗)豆也。尗豆古今語。亦古今字。此以漢時語釋古語也。戰國策。韓地五穀所生。非麥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史記豆作菽。尗象豆生之形也。尗象各本作象尗。誤。今正。重言尗者、著其形也。豆之生也。所種之豆必爲兩瓣。而戴於莖之頂。故以一象地。下象其根。上象其戴生之形。式竹切。三部。今字作菽。凡尗之屬皆从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