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莩字的意思

莩
拼音fú piǎo 注音ㄈㄨˊ ㄆ一ㄠˇ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艸部
五笔AEBF 仓颉TBND 郑码EPYA 四角44407 结构上下 电码5457 区位6119 统一码83A9 笔顺一丨丨ノ丶丶ノフ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ú(ㄈㄨˊ)

⒈  芦苇秆里面的薄膜:葭莩。

统一码

莩字UNICODE编码U+83A9,10进制: 33705,UTF-32: 000083A9,UTF-8: E8 8E A9。

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莩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上形下声

English

membrane lining inside of ree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莩

莩【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芳無切,音孚。《前漢·中山靖王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註》葭,蘆也。莩者,其𥮉中白皮至薄者也。

《爾雅·釋草》莩,麻母。《註》苴麻盛子者。《儀禮·喪服》小功布衰裳,澡麻帶絰。《註》澡者,治去莩垢,不絕其本也。

《唐韻古音》縛謀反。《集韻》房尤切,𠀤音浮。草名。

《廣韻》平表切。與殍通。《孟子》野有餓莩。《疏》郊野之閒有餓而死者。

通摽。《王應麟·詩攷》莩有梅。莩,零落也。《前漢·食貨志》作𦭼。詳𦭼字註。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莩【卷一】【艸部】

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

说文解字注

(莩)艸也。从艸。孚聲。芳無切。古音在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