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荆字的意思
荆
拼音jīng 注音ㄐ一ㄥ 繁体荊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结构左右 电码5427 区位3003 统一码8346 笔顺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简体部首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9画
五笔AGAJ 仓颉TJLN 郑码EAEK 四角42400 结构左右 电码5427 区位3003 统一码8346 笔顺一丨丨一一ノ丨丨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荆
⒈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荆。荆条。荆棘。披荆斩棘。
⒉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荆请罪。
⒊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荆州。荆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
⒋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荆。山荆。荆妻。
⒌ 姓。
统一码
荆字UNICODE编码U+8346,10进制: 33606,UTF-32: 00008346,UTF-8: E8 8D 86。
荆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汉英互译
vitex
造字法
形声、从艹、刑声
English
thorns; brambles; my wife; can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荆
〈形〉
(1) 我的,属于我的 [my]——旧时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的谦词。如:寒荆;老荆;荆人(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妻(对人称己妻的谦词);荆室(犹荆妇。称己妻的谦词)
(2) 贫寒的 [poor]。如:荆柴
常用词组
荆国、荆棘、荆江、荆芥、荆轲、荆门、荆文王
康熙字典

荆【申集上】【艸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唐韻》舉卿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卿切,
音京。《說文》楚木也。《山海經》虖勺之山,其下多荆杞。《本草》牡荆。《註》古者
杖以荆,故字从
,其生成叢而疎爽,故又謂之楚。荆楚之地,因多產此而名也。
又州名。《書·禹貢》荆及衡陽惟荆州。
又山名。《後漢·郡國志》南郡臨沮侯有荆山。《註》卞和抱璞之處。
又姓。《通志·氏族略》燕有荆軻,望出廣陵。
又《韻補》居良切,音姜。《列女傳》屬以州犁,以免咎殃,伯宗遇禍,州犁奔荆。補遺:《正韻》同荊。荊字从幵。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荆【卷一】【艸部】
楚木也。从艸聲。
,古文荊。舉卿切
说文解字注
(荆)楚木也。林部曰。楚、叢木。一名荆。是爲轉注。从艸。刑聲。舉卿切。十一部。
()古文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