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膻字的意思

膻
拼音shān dàn 注音ㄕㄢ ㄉㄢˋ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13画 总笔画17画
繁体部首肉部
五笔EYLG 仓颉BYWM 郑码QSKA 四角70216 结构左右 电码5238 区位7594 统一码81BB 笔顺ノフ一一丶一丨フ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ān(ㄕㄢ)

⒈  像羊肉的气味:膻气。膻味。腥膻。

统一码

膻字UNICODE编码U+81BB,10进制: 33211,UTF-32: 000081BB,UTF-8: E8 86 BB。

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膻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the smell of mutton

造字法

形声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膻

膻【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唐韻》徒旱切《集韻》蕩旱切,𠀤音袒。《說文》肉膻也。从肉亶聲。詩膻裼暴虎。◎按詩鄭風,今作襢。《集韻》或省作胆。

《集韻》《正韻》𠀤尸連切,音羶。《說文》羊臭也。本作羴。或作羶𦏫。《列子·周穆王篇》王之嬪御,膻惡而不可親。

《正字通》音誕。素問,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王冰曰:在胷中兩乳閒。朱肱曰:心之下有鬲膜,與脊脅周回相著,遮蔽濁氣,所謂膻中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膻【卷四】【肉部】

肉膻也。从肉亶聲。《詩》曰:“膻裼暴虎。”徒旱切

说文解字注

(膻)肉膻也。釋訓、毛傳皆云。襢裼、肉襢也。李巡云。脫衣見體曰肉襢。孫炎云。襢去裼衣。按多作襢、作袒、非正字。膻其正字。素問膻中、謂氣海。从肉。亶聲。徒旱切。十四部。詩曰。膻裼暴虎。鄭風文。今詩作襢、作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