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脉字的意思

脉
拼音mài mò 注音ㄇㄞˋ ㄇㄛˋ 繁体
简体部首月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9画
五笔EYNI 仓颉BINE 郑码QSK 四角73292 结构左右 电码9060 区位3486 统一码8109 笔顺ノフ一一丶フ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ài(ㄇㄞˋ)

⒈  分布在人和动物周身内的血管:脉络。脉理。

⒉  动脉的跳动:脉搏。切脉(中医指诊脉)。脉口(中医切脉的部位)。脉息。脉象(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脉门(手腕部可以看到的桡动脉跳动的部分)。诊脉。

⒊  像血管那样连贯而自成系统的东西:山脉。叶脉。矿脉。脉脉相承。

统一码

脉字UNICODE编码U+8109,10进制: 33033,UTF-32: 00008109,UTF-8: E8 84 89。

脉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脉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teries and veins、pulse

造字法

原为会意

English

blood vessels, veins, arterie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mài

〈动〉

(1) 号脉,按脉诊病 [feel sb.'s pulse]

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话也无回答,用手向他脉门摸了摸。——《红楼梦》

(2) 又如:脉诀(论述诊脉的典籍);脉学(诊脉之学);脉礼(诊费的敬称);脉书(记录诊脉方法的图书);脉息(中医切脉以呼吸为准则)

(3) 另见

常用词组

脉案、脉搏、脉冲、脉动、脉口、脉络、脉门、脉石、脉息、脉象、脉压、脉诊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脉

脉【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正字通》俗脈字。《韻會》毛氏曰:字从月从𠂢。今从永者,誤也。永,古詠字。反永爲𠂢𠂢音普拜切,水之邪流也。从𠂢,取邪流義,不當从永。但相承已久,不敢廢也。(脈)《集韻》莫獲切《正韻》莫白切,𠀤音麥。《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玉篇》血理也。《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註》血脈必周身而作。《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地脈。《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