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绨字的意思

绨
拼音tí tì 注音ㄊ一ˊ ㄊ一ˋ 繁体
简体部首纟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五笔XUXT 仓颉VMCNH 郑码ZUYZ 四角28127 结构左右 电码4835 区位7116 统一码7EE8 笔顺フフ一丶ノフ一フ丨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绨(綈)tí(ㄊ一ˊ)

⒈  光滑厚实的丝织品:绨袍。

统一码

绨字UNICODE编码U+7EE8,10进制: 32488,UTF-32: 00007EE8,UTF-8: E7 BB A8。

绨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绨字收录于 现通表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纟、弟声

English

coarse pongee, kind of heavy sil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绨

綈【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𠀤音題。《說文》厚繒。《釋名》似𧋘蟲之色,綠而澤。《急就篇註》綈,今謂之平紬。《史記·范睢傳》取一綈袍以賜之。《註》索隱曰:今之絁也。正義曰:今之麄袍。《前漢·文帝紀》身衣弋綈。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綈【卷十三】【糸部】

厚繒也。从糸弟聲。杜兮切

说文解字注

(綈)𣆪繒也。𣆪各本作厚。今正。管子輕重戊篇。管子對桓公。魯梁之民俗爲綈。公服綈。旣又對桓公。宜服帛去綈。然則帛薄綈厚可知也。史記范雎傳索隱曰。葢今之絁。按非也。絁卽許之䌳字。从糸。弟聲。杜兮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