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织字的意思

织
拼音zhī zhì 注音ㄓ ㄓˋ 繁体
简体部首纟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五笔XKWY 仓颉VMRC 郑码ZJO 四角26180 结构左右 电码4930 区位5415 统一码7EC7 笔顺フフ一丨フ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织(織)zhī(ㄓ)

⒈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织布。编织。织女(①织布、织绸的女子;②指织女星)。棉织物。

⒉  引申为构成:罗织罪名。

⒊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织锦。织文(即“织锦”)。织贝(织成贝文的锦)。

统一码

织字UNICODE编码U+7EC7,10进制: 32455,UTF-32: 00007EC7,UTF-8: E7 BB 87。

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织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plait、twine

造字法

形声:从纟、只声

English

weave, knit; organize, unit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zhī

〈名〉

(1) 布帛,织布机上的丝 [cloth and silk]

织生自蚕茧。——《后汉书·列女传》

(2) 又

今若断斯织。

何异断斯织。

(3) 掌管制作布帛的官属 [official in charge of weave]。如:织坊(纺织之所。即织室);织室(官署名。“汉代”掌管织造皇室丝帛的官府)

(4) 另见 zhì

常用词组

织补、织布、织布机、织花、织机、织锦、织女、织女星、织品、织物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织

織【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𥿮𦁓𦁋《廣韻》之翼切《集韻》《韻會》質力切,𠀤音職。《說文》作布帛之總名。《小爾雅》治絲曰織。織,繒也。《廣韻》組織。《書·禹貢》厥篚織文。《傳》織文,錦綺之屬。

《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利切,音志。《正韻》支義切,音寘。《禮·玉藻》士不衣織。《註》織,染絲織之,士衣染繒也。

《集韻》昌志切,音熾。幟或作織。《詩·小雅》織文鳥章。《箋》織,幑也。《疏》幟與織,字雖異,音實同也。《前漢·食貨志》旗織加其上。《註》師古曰:織,讀曰幟。《類篇》或作𦀗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織【卷十三】【糸部】

作布帛之緫名也。从糸戠聲。之弋切〖注〗𥿮、綕、𦁓𦁋,古文。

说文解字注

(織)作布帛之總名也。布者麻縷所成。帛者絲所成。作之皆謂之織。許此部别布於絲。自緝篆至絣篆二十六字皆言布也。而有不可分者、如織篆是也。經與緯相成曰織。古叚爲識字。如詩之織文、微識也。从糸。戠聲。之弋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