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絺字的意思

絺
拼音chī zhǐ 注音ㄔ ㄓˇ 简体部首糹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3画
繁体部首糸部
仓颉VFKKB 郑码ZOGL 四角24927 结构左右 电码4832 统一码7D7A 笔顺フフ丶丶丶丶ノ丶一ノ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ī(ㄔ)

⒈  细葛布。

⒉  细葛布做的衣服。

⒊  古邑名,中国春秋时的周地,故址在今河南省沁阳县西南。

⒋  刺绣。

⒌  喻修饰文词。

⒍  姓。

统一码

絺字UNICODE编码U+7D7A,10进制: 32122,UTF-32: 00007D7A,UTF-8: E7 B5 BA。

絺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絺

絺【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丑飢切《集韻》抽遲切,𠀤音郗。《說文》細葛也。《書·益稷》黼黻絺繡。《傳》葛之精者曰絺。《詩·周南》爲絺爲綌。《疏》煮葛以爲絺綌。《禮·曲禮》爲天子削瓜者副之巾以絺。《疏》細葛爲巾。

《正韻》抽知切,音摛。義同。

地名。《左傳·隱十一年註》絺在野王縣西南。

姓。《姓氏急就篇》周有絺邑。以邑爲氏。晉智伯臣有絺疵。

《集韻》展几切。黹或作絺。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絺【卷十三】【糸部】

細葛也。从糸希聲。丑脂切

说文解字注

(絺)細葛也。葛者、絺綌艸也。其緝績之一如麻枲。其所成之布、細者曰絺。粗者曰綌。葢艸有不同。如今之葛布有黃艸葛、其粗者也。从糸。希聲。丑脂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