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筋字的意思

筋
拼音jīn 注音ㄐ一ㄣ 简体部首竹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2画
仓颉HBKS 郑码MQYM 四角88227 结构上下 电码4585 区位2978 统一码7B4B 笔顺ノ一丶ノ一丶ノフ一一フノ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īn(ㄐ一ㄣ)

⒈  肌肉的俗称:筋力。筋肉。筋疲力尽。

⒉  肌腱或附着在骨头上的韧带:筋骨。筋道(“道”读轻声)。蹄筋。

⒊  可见的皮下静脉的俗称:筋络。筋脉。青筋暴露。

⒋  像筋的东西:钢筋。橡皮筋儿。

统一码

筋字UNICODE编码U+7B4B,10进制: 31563,UTF-32: 00007B4B,UTF-8: E7 AD 8B。

筋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筋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muscle、tendon、veins that stand out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muscles; tendons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用词组

筋斗、筋骨、筋节、筋挛、筋络、筋肉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筋

筋【未集上】【竹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竻《廣韻》《集韻》《韻會》舉欣切《正韻》居銀切,𠀤音斤。《說文》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禮·曲禮》老者不以筋力爲禮。《周禮·天官·醫師》凡藥以辛養筋。《釋名》筋,力也。肉中之力,氣之元也,靳固于身形也。《博雅》北方之美者,有幽都之筋角焉。

竹名。《戴凱之·竹譜》筋竹,長二丈許,圍數寸,至堅利,南土以爲矛。其筍未成竹時,堪爲弩絃。

藥名。《本草》白茅根,一名土筋。

姓,出《姓苑》。

《集韻》渠焉切,音乾。大腱也。《篇海》俗作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筋【卷四】【筋部】

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竹,物之多筋者。凡筋之屬皆从筋。居銀切

说文解字注

(筋)肉之力也。力下曰筋也。筋力同物。今人殊之耳。考工記故書筋或作薊。从肉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說從竹之意。居銀切。十三部。凡筋之屬皆从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