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稀字的意思

稀
拼音 注音ㄒ一 简体部首禾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2画
仓颉HDKKB 郑码MFGL 四角24927 结构左右 电码4449 区位4701 统一码7A00 笔顺ノ一丨ノ丶ノ丶一ノ丨フ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ī(ㄒ一)

⒈  事物中间距离远、空隙大,与“密”相对,稀疏。稀落(luò)。稀客。依稀。

⒉  浓度小,含水分多的,与“稠”相对:稀薄。稀料。稀释。

⒊  少:稀少。稀罕。稀奇。古稀之年。

⒋  用在“烂”、“松”等形容词前面,表明程度深:稀烂。稀碎。稀松。

统一码

稀字UNICODE编码U+7A00,10进制: 31232,UTF-32: 00007A00,UTF-8: E7 A8 80。

稀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稀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rare、scarce、sparse、water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禾、希声

English

rare, unusual, scarce; spars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副〉

(1) 很;极。形容程度深 [very]

床上的铺盖已经掀得稀乱,一个凳子躺在被铺上。——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

(2) 又如:稀不相干(一点儿也不相干);稀秃湿(湿透了);稀醉(烂醉)

常用词组

稀薄、稀饭、稀罕、稀货、稀客、稀拉、稀烂、稀里呼噜、稀里糊涂、稀里哗啦、稀里马虎、稀落、稀奇、稀缺、稀少、稀释、稀疏、稀松、稀松、稀碎、稀汤寡水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稀

稀【午集下】【禾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韻》《集韻》《韻會》𠀤香依切,音希。《說文》疏也。《徐曰》當从爻从巾。爻者,希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

姓。見《姓苑》《集韻》通作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稀【卷七】【禾部】

䟽也。从禾希聲。香依切〖注〗徐鍇曰:“當言从爻从巾,無聲字。爻者,稀疏之義,與爽同意。巾,象禾之根莖。至於莃、晞,皆當从稀省。何以知之?《說文》無希字故也。”

说文解字注

(稀)疏也。?部曰。疏、通也。稀與穊爲反對之辭。所謂立苗欲疏也。引伸爲凡疏之偁。从禾。希聲。許書無希字。而希聲字多有。與由聲字正同。不得云無希字、由字也。許時奪之。今不得其說解耳。香衣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