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矰字的意思
矰
拼音zēng 注音ㄗㄥ 简体部首矢部 部外笔画12画 总笔画17画
五笔TDUJ 仓颉OKCWA 郑码MALK 四角88866 结构左右 电码4254 统一码77F0 笔顺ノ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五笔TDUJ 仓颉OKCWA 郑码MALK 四角88866 结构左右 电码4254 统一码77F0 笔顺ノ一一ノ丶丶ノ丨フ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矰
⒈ 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矰矢、茀矢,用诸弋射。”
⒉ 泛指短箭:“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
统一码
矰字UNICODE编码U+77F0,10进制: 30704,UTF-32: 000077F0,UTF-8: E7 9F B0。
矰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矢、曾声
English
arrow with attached silk co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矰【午集中】【矢部】 康熙筆画:17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音增。《說文》隿䠶矢也。《玉篇》結繳於矢也。《周禮·夏官》矰矢用諸弋射。《註》矰,高也,可以弋飛鳥。《史記·老子傳》飛者可以爲矰。《班固·西都賦》矰繳相纏。《吳越春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左軍朱羽之矰,右軍烏羽之矰。《註》矰,短矢。韋昭曰:矢名。
又《韻會》通作繒。《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註》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集韻》或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矰【卷五】【矢部】
隿䠶矢也。从矢曾聲。作滕切
说文解字注
(矰)隿射矢也。周禮司弓矢云。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注云。結繳於矢謂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飛鳥刜羅之也。前於重又微輕、行不低也。詩云。弋鳧與鴈。从矢。曾聲。作滕切。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