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烧字的意思

烧
拼音shāo 注音ㄕㄠ 繁体
简体部首火部 部外笔画6画 总笔画10画
五笔OATQ 仓颉FJPU 郑码UOHG 四角95812 结构左右 电码3599 区位4153 统一码70E7 笔顺丶ノノ丶一フノ一ノフ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烧(燒)shāo(ㄕㄠ)

⒈  使东西着火:焚烧。燃烧。烧灼。烧毁。

⒉  用火或发热的东西使物品受热起变化:烧水。烧饭。烧砖。烧焊。烧蓝。烧料。

⒊  一种烹饪方法:烧茄子。烧鸡。

⒋  体温增高:发烧。退烧。

⒌  经烘烤制成的饼:烧饼。火烧。

⒍  一种烈性白酒:烧酒。高粱烧。

⒎  过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统一码

烧字UNICODE编码U+70E7,10进制: 28903,UTF-32: 000070E7,UTF-8: E7 83 A7。

烧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烧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ake、burn、cremation、cook、fever、grill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火、尧声

English

burn; bake; heat; roas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shāo

〈名〉

(1) 野火 [field fire]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白居易《秋思诗》

(2) 指烧酒 [liquid]。用蒸馏法制成的酒,透明无色,酒精含量较高,引火能燃烧。也称“白酒”。又如:烧刀(强烈的酒。也称烧刀子)

常用词组

烧包、烧杯、烧饼、烧刀子、烧饭、烧高香、烧锅、烧焊、烧荒、烧毁、烧火、烧碱、烧焦、烧结、烧酒、烧烤、烧埋、烧卖、烧毛、烧瓶、烧伤、烧香、烧心、烧云、烧纸、烧制、烧灼、烧灼感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烧

燒【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尸招切,𠀤𤬖。《說文》𤑔也。《玉篇》燔也。《禮·月令》仲夏毋燒灰。《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

燒當,羌名。《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失照切,音少。《廣韻》放火。《韻會》野火曰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燒【卷十】【火部】

爇也。从火堯聲。式昭切

说文解字注

(燒)𤑔也。二篆爲轉注。从火。堯聲。式昭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