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涩字的意思

涩
拼音 注音ㄙㄜˋ 繁体
简体部首氵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五笔IVYH 仓颉ESIM 郑码VYSI 四角37111 结构左右 电码3396 区位4112 统一码6DA9 笔顺丶丶一フノ丶丨一丨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涩(澀)sè(ㄙㄜˋ)

⒈  不光滑,不滑溜:轮轴发涩。

⒉  一种使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苦涩。这个柿子很涩。

⒊  文字难读难懂,不流畅:晦涩。生涩。涩讷。

统一码

涩字UNICODE编码U+6DA9,10进制: 28073,UTF-32: 00006DA9,UTF-8: E6 B6 A9。

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涩字收录于 次常用字 现通表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cerbit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形声:从水、声

English

astringent; harsh; uneven, rough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用词组

涩剌剌、涩滞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涩

澀【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唐韻》《韻會》色立切《集韻》《正韻》色入切,𠀤音濇。與歰同。《說文》不滑也。《風俗通·十反篇》冷澀比干寒蜒。

牆叠石作水文爲澀浪。《溫庭筠詩》澀浪浮瓊砌。

竹名。《范成大·桂海草木志》澀竹,膚麤澀如砂紙。《集韻》或作瀒𣥒澁。𣥒字原作刃下止。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濇【卷十一】【水部】

不滑也。从水嗇聲。色立切

说文解字注

(濇)不滑也。止部曰。歰、不滑也。然則二字雙聲同義。七發。邪氣襲逆。中若結轖。此假轖爲濇也。从水。𠾂聲。色立切。按當依職韵所力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