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旦字的意思

旦
拼音dàn 注音ㄉㄢˋ 简体部首日部 部外笔画1画 总笔画5画
五笔JGF 仓颉AM 郑码KAVV 四角60100 结构上下 电码2481 区位2109 统一码65E6 笔顺丨フ一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àn(ㄉㄢˋ)

⒈  早晨:旦暮。通宵达旦。枕戈待旦。

⒉  表示某一天,亦指农历的初一日:旦望(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日)。元旦。旦日(a.明天:b.白天)。

⒊  传统戏剧里扮演女子的角色:老旦。花旦。

⒋  纤度单位,九千米长的纤维重量为多少克,它的纤度就是多少旦。

统一码

旦字UNICODE编码U+65E6,10进制: 26086,UTF-32: 000065E6,UTF-8: E6 97 A6。

旦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旦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dawn、day

相关字词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dawn; morning; d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用词组

旦旦、旦旦信誓、旦暮、旦日、旦角儿、旦夕,旦昔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旦

旦【辰集上】【日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得案切《正韻》得爛切,𠀤丹去聲。《說文》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玉篇》朝也,曉也。《爾雅·釋詁》旦,早也。《書·大禹謨》正月朔旦。《詩·陳風》穀旦于差。

《大雅》昊天曰旦。《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曲阿,是謂旦明。

《詩·衞風》信誓旦旦。《箋》言其懇惻款誠。《疏》旦旦猶怛怛。《釋文》旦旦,《說文》作𢘇𢘇

《詩·衞風·朱傳》旦旦,明也。

《前漢·惠帝紀》當爲城旦舂者。《註》城旦者,旦起行治城。舂者,婦人不豫外徭但舂作米,皆四歲𠛬也。

震旦,西域稱中國之名。《樓炭經》蔥河以東名震旦。

盍旦。《禮·坊記》相彼盍旦。《註》盍旦,夜鳴求旦之鳥。

與神同。《禮·郊特牲》所以交於旦明之義也。《註》旦當爲神,篆字之誤也。

《韻補》叶都眷切。《庾敳·意賦》宗統竟初不別兮,大德亡其情願。天地短於朝生兮,億代促於始旦。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旦【卷七】【旦部】

明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凡旦之屬皆从旦。得案切

说文解字注

(旦)朙也。明當作朝。下文云。朝者、旦也。二字互訓。大雅板毛傳曰。旦、明也。此旦引伸之義。非其本義。衞風。信誓旦旦。傳曰。信誓旦旦然。謂明明然也。从日見一上。一、地也。易曰。明出地上㬜。得案切。十四部。凡旦之屬皆从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