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擿字的意思
擿
拼音tī zhì zhāi 注音ㄊ一 ㄓˋ ㄓㄞ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4画 总笔画17画
繁体部首手部
仓颉QYYB 郑码DSLW 四角50032 结构左右 统一码64FF 笔顺一丨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丶フ丶
繁体部首手部
仓颉QYYB 郑码DSLW 四角50032 结构左右 统一码64FF 笔顺一丨一丶一丶ノ丨フ一丨丨フ一丶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擿
⒈ 挑出:“其令三辅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弹射飞鸟。”
⒉ 挑剔;指摘:“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⒊ 指使:“卫将军(王)商密擿永令发去。”
⒋ 揭发:发奸擿伏(揭露隐秘罪恶)。
⒌ 搜索。
⒍ 探。
⒎ 剖开;分。
⒏ 捶。
统一码
擿字UNICODE编码U+64FF,10进制: 25855,UTF-32: 000064FF,UTF-8: E6 93 BF。
擿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English
to select, to pick out from, to discard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擿【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5画
《唐韻》《集韻》《正韻》直隻切,音躑。《說文》搔也。《後漢·輿服志》簪以瑇瑁爲擿。《列子·黃帝篇》指擿無痟癢。一曰投也。《史記·刺客傳》荆軻廢,乃引
首,以擿秦王。《註》與擲同。古字耳。《莊子·胠篋篇》擿玉毀珠,小盜不起。
又《集韻》《正韻》他歷切,音剔。挑也。《前漢·宣帝紀》詔令三輔,毋得以春夏擿巢探卵。
又《趙廣漢傳》發姦擿伏如神。《註》擿謂動發之也。或作硩。
又作。
又《集韻》丁歷切,音的。義同。
又磓也。
又陟革切,音謫。取也。與摘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擿【卷十二】【手部】
搔也。从手適聲。一曰投也。直隻切
说文解字注
(擿)搔也。此義音剔。詩。象之揥也。傳曰。揥所以摘髮也。釋文云。揥勑帝反。摘他狄反。本又作擿。非也。擿音直戟反。按以許說繩之、則作擿爲是。擿正音他狄反也。以象骨搔首。因以爲飾。名之曰揥。故云所以擿髮。卽後人玉導、玉搔頭之類也。廣韵十二霽曰。揥者、揥枝整髮釵。許書無揥。从手。適聲。讀如剔。十六部。一曰投也。與上文投者擿也爲轉注。此義音直隻切。今字作擲。凡古書用投擲字皆作擿。許書無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