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撇字的意思

撇
拼音piē piě 注音ㄆ一ㄝ ㄆ一ㄝˇ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4画
繁体部首手部
仓颉QFBK 郑码DKLM 四角58040 结构左中右 电码2317 区位3818 统一码6487 笔顺一丨一丶ノ丨フ丨ノ丶ノ一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piē(ㄆ一ㄝ)

⒈  丢开,抛弃:撇开。撇弃。

⒉  由液体表面舀取:熬粥时把沫儿撇掉。

统一码

撇字UNICODE编码U+6487,10进制: 25735,UTF-32: 00006487,UTF-8: E6 92 87。

撇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撇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ast aside、neglect

造字法

形声:从扌、敝声

English

discard, abandon, throw awa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piě

〈名〉

汉字的笔画,向左斜下(形状是“丿”) [lef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如:八字还没有一撇呢

piě

〈量〉

(1) 用于像撇儿的东西[things liking left-falling stroke]。如:他有两撇儿漆黑的眉毛

(2) 另见 piē

常用词组

撇号、撇开、撇弃、撇清、撇油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撇

撇【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12画

《集韻》《韻會》《正韻》𠀤匹蔑切。同撆。見上(撆字)註。《前漢·揚雄甘泉賦》浮蔑蠓而撇天。《註》撇,猶拂也。《王褒·洞簫賦》聯綿彯撇,生微風兮。

書法有撇。《書·法離鉤》長撇須迅其鋒。

《正韻》必弊切,音閉。義同。

《集韻》《韻會》𠀤匹裔切,潎去聲。摽也。

《集韻》必結切,閉入聲。揎衣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撆【卷十二】【手部】

別也。一曰擊也。从手敝聲。芳滅切

说文解字注

(撆)飾也。各本作別也。不可通。今正。文選洞簫賦注引撆、飾也。飾者、㕞也。見巾部。飾者、今之拭字。葢一本作㕞。其義一也。而字形一譌爲刷。再譌遂爲別矣。此攷覈者所宐知也。拭與拂義略同。蔡邕篆勢曰。揚波振撆。文選。撇波而濟。撇同撆。又史記荆軻傳跪而蔽席、孟荀傳襒席皆謂拭席。皆撆之異體也。从手。敝聲。芳滅切。十五部。一曰擊也。此別一義。韵會作擊也。一曰拂也。拂卽飾。易其先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