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搪字的意思
搪
拼音táng 注音ㄊㄤˊ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10画 总笔画13画
繁体部首手部
仓颉QILR 郑码DTXJ 四角50065 结构左右 电码2288 区位4434 统一码642A 笔顺一丨一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繁体部首手部
仓颉QILR 郑码DTXJ 四角50065 结构左右 电码2288 区位4434 统一码642A 笔顺一丨一丶一ノフ一一丨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搪
⒈ 挡,抵拒:搪风。搪寒。搪饥。
⒉ 支吾,敷衍:搪塞(
)。⒊ 均匀地涂上泥或涂料:搪瓷。搪炉子。
⒋ 同“镗”。
统一码
搪字UNICODE编码U+642A,10进制: 25642,UTF-32: 0000642A,UTF-8: E6 90 AA。
搪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evade、keep out、spread over
造字法
形声:从扌、唐声
English
ward off, evade; parry; block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常用词组
搪瓷、搪塞
康熙字典

搪【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徒郞切,音唐。《揚子·方言》張也。
又搪突也。與傏通。亦通作唐。
又《集韻》他郞切,音湯。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