搢字的意思
繁体部首手部
五笔RGOJ 仓颉QMCA 郑码DAKK 四角51061 结构左右 电码2284 统一码6422 笔顺一丨一一丨丨丶ノ一丨フ一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搢
⒈ 插:搢笏。搢箭。
⒉ 摇动:“披甲带剑,挺铍搢铎。”
⒊ 古人所佩的饰带。
⒋ 抑。
统一码
搢字UNICODE编码U+6422,10进制: 25634,UTF-32: 00006422,UTF-8: E6 90 A2。
搢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晋声
English
to stick into; to shake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搢
〈名〉
古人所佩的饰带 [sash]。如:搢(系佩玉于身。指居官);搢绅先生(古代穿儒服的读书人)
康熙字典

搢【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插也。《禮·玉藻》天子搢珽。
又《內則》搢笏。《儀禮·鄉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个。《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又通作晉。《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搢紳之搢。
又振也。《吳語》挺鈹搢鐸。
又《韻會》《正韻》作甸切,音薦。亦插也。
又通作薦。《史記·封禪書註》鄭衆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謂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又牋西切,音齏。義同。本作。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搢【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卽刃切,音晉。《說文》插也。《禮·玉藻》天子搢珽。
又《內則》搢笏。《儀禮·鄉射禮》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个。《史記·封禪書》搢紳者不道。《前漢·郊祀志》作縉紳。
又通作晉。《周禮·春官·典瑞王晉大圭註》晉讀爲搢紳之搢。
又振也。《吳語》挺鈹搢鐸。
又《韻會》《正韻》作甸切,音薦。亦插也。
又通作薦。《史記·封禪書註》鄭衆註周禮云:搢讀曰薦,則薦亦是進。謂進而置於紳帶之閒,故史記亦多作薦。
又《集韻》子賤切,音箭。義同。
又牋西切,音齏。義同。本作。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搢【卷十二】【手部】
插也。从手晉聲。搢紳前史皆作薦紳。即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