抟字的意思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7画
五笔RFNY 仓颉QQNI 郑码DBZS 四角55032 结构左右 电码2306 区位6250 统一码629F 笔顺一丨一一一フ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抟(摶)
⒈ 把东西揉弄成球形:抟泥球。抟纸团。
⒉ 凭借:“抟扶摇而直上”。
统一码
抟字UNICODE编码U+629F,10进制: 25247,UTF-32: 0000629F,UTF-8: E6 8A 9F。
抟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抟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扌、专声
English
roll around with hand; model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抟
摶
〈形〉
(1) 圆 [round]
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周礼·考工记·梓人》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楚辞·屈原·橘颂》
(2) 又如:抟抟(圆圆的样子);抟廉(圆润而锐利)
康熙字典

摶【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說文》圜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註》侔,上下等也,摶,圜厚也。
又《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又以手圜之也。掜聚也。《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摶黍授祝。
又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二。《註》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疏》以手拍黏土以爲培也。
又專也。《前漢·天文志》凡望雲氣,騎氣而布,卒氣摶。
又摶黍,黃鳥名。《詩·周南·黃鳥于飛疏》幽州人謂之黃鶯,齊人謂之摶黍。
又省作。亦作㩛。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擅也。一曰幷合制領也。《史記·田齊世家》摶三國之兵。《註》握領也。
又與專通。《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摶,一誰能聽之。
又《唐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篆。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摶。
又與縳同。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註》摶讀爲縳,謂卷縳韋革也。《釋文》摶縳直轉反。
又《集韻》《韻會》柱戀切,傳去聲。義同。从叀,與搏从尃別。
说文解字
康熙字典

摶【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徒官切,音團。《說文》圜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侔以行山,則是摶以行石也。《註》侔,上下等也,摶,圜厚也。
又《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摶。
又以手圜之也。掜聚也。《禮·曲禮》毋摶飯。《疏》取飯作摶,則易得多。《儀禮·特牲饋食禮》佐食摶黍授祝。
又拍也。《周禮·冬官考工記》摶埴之工二。《註》摶之言拍也。埴,黏土也。《疏》以手拍黏土以爲培也。
又專也。《前漢·天文志》凡望雲氣,騎氣而布,卒氣摶。
又摶黍,黃鳥名。《詩·周南·黃鳥于飛疏》幽州人謂之黃鶯,齊人謂之摶黍。
又省作。亦作㩛。
又《集韻》朱遄切,音專。擅也。一曰幷合制領也。《史記·田齊世家》摶三國之兵。《註》握領也。
又與專通。《左傳·昭二十年》若琴瑟之摶,一誰能聽之。
又《唐韻》持兗切《集韻》《韻會》《正韻》柱兗切,音篆。束也。《周禮·地官·羽人》十羽爲審,百羽爲摶。
又與縳同。卷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鮑人》卷而摶之,欲其無迆也。《註》摶讀爲縳,謂卷縳韋革也。《釋文》摶縳直轉反。
又《集韻》《韻會》柱戀切,傳去聲。義同。从叀,與搏从尃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摶【卷十二】【手部】
圜也。从手專聲。度官切
说文解字注
(摶)㠯手圜之也。各本作圜也。語不完。今依韵會所據補。以手圜之者、此篆之本義。如禮經云摶黍、曲禮云摶飯是也。因而凡物之圜者曰摶。如考工記摶以行石、摶身而鴻、相笴欲生而摶是也。俗字作團。古亦借爲專壹字。左傳云若琴瑟之摶壹、秦瑯邪臺刻石曰摶心揖志是也。專壹、許女部作嫥壹。从手。專聲。度官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