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扣字的意思

扣
拼音kòu 注音ㄎㄡˋ 简体部首扌部 部外笔画3画 总笔画6画
繁体部首手部
五笔RKG 仓颉QR 郑码DJVV 四角56000 结构左右 电码2099 区位3159 统一码6263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扣(釦)kòu(ㄎㄡˋ)

⒈  用圈、环等东西套住或拢住;把门扣上。

⒉  衣纽:衣扣。

⒊  绳结:绳扣儿。

⒋  把器物口朝下放或覆盖东西:把碗扣在桌上。

⒌  相符,符合:扣题(符合题义)。

⒍  强留:扣押。

⒎  从中减除:扣除。扣发()。

⒏  敲击:扣人心弦。

统一码

扣字UNICODE编码U+6263,10进制: 25187,UTF-32: 00006263,UTF-8: E6 89 A3。

扣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扣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buckle、button、deduct、detain、smash

造字法

形声:从扌、口声

English

knock, strike, rap, tap; butt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kòu

〈名〉

(1) 结 [knot]

纽结丁香,掩过芙蓉扣。——王实甫《西厢记》

(2) 又如:系一个扣

(3) 带扣 [buckle]。如:鞋扣

(4) 钮扣 [button]。如:衣扣

(5) 通“筘”。织机上的主要机件之一 [reed]。如:丝丝入扣(比喻做得十分细腻)

kòu

〈量〉

(1) 用于捆扎成束的文件或帐折等物 [loop]

劳佛便取出一扣三千银子往来的庄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 螺纹的一圈叫一扣。如:拧了三扣

常用词组

扣除、扣发、扣分、扣关、扣环、扣击、扣留、扣帽子、扣襻、扣球、扣人心弦、扣屎盔子、扣杀、扣押、扣眼,扣眼儿、扣子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扣

扣【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苦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丘𠋫切,𠀤𡨥。擊也。《晉書·張華傳》吳郡臨平岸,出一石鼓,華曰:可取蜀中桐材,刻爲魚形,扣之則鳴矣。

《廣韻》《正韻》苦后切《集韻》《韻會》去后切,𠀤音口。義同。

《說文》牽馬也。本作𢼒。通作叩。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扣【卷十二】【手部】

牽馬也。从手口聲。丘后切

说文解字注

(扣)牽馬也。周禮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矦晉。大夫馳。注曰。提猶舉也。晉猶抑也。使人扣而舉之抑之皆止奔也。馳放不扣。史記。伯夷、叔齊扣馬而諫。从手。口聲。苦后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