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戎字的意思

戎
拼音róng 注音ㄖㄨㄥˊ 简体部首戈部 部外笔画2画 总笔画6画
五笔ADE 仓颉IJ 郑码HMGD 四角53400 结构右上包围 电码2051 区位4054 统一码620E 笔顺一一ノ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róng(ㄖㄨㄥˊ)

⒈  古代兵器的总称。

⒉  军队,军事:兵戎。投笔从戎(指文人从军)。戎装。戎马。

⒊  古代称兵车:御戎。

⒋  大:戎功。

⒌  称(方言,音如“农”):“戎有良翰”。

⒍  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西戎。戎狄。

⒎  姓。

统一码

戎字UNICODE编码U+620E,10进制: 25102,UTF-32: 0000620E,UTF-8: E6 88 8E。

戎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戎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army、military affairs

造字法

会意:从戈、从十

English

arms, armaments; military affair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róng

〈动〉

(1) 征伐;进行武装的敌对行动 [war]

毋为戎首,不亦善乎?又何反服之礼之有?——《礼记·檀弓》

(2) 又如:戎心(征伐的意图);戎首(攻伐的谋主)

(3) 拔除 [pull out]

戎,拔也。——《方言》

(4) 假借为“从”。相助 [assist]

róng

〈形〉

(1) 假借为“崇”。大 [big]

念兹戎功。——《诗·周颂·烈文》

(2) 又如:戎功(大功);戎弓(大弓);戎丑(大众);戎疾(大害,大难)

róng

〈代〉

表示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 [you]

戎虽小子,而式弘大。——《诗·大雅·民劳》

常用词组

戎车、戎行、戎机、戎甲、戎马、戎马生涯、戎事、戎事倥偬、戎衣、戎装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戎

戎【卯集中】【戈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2画

《唐韻》如融切《集韻》《韻會》而融切《正韻》而中切,𠀤音絨。《說文》兵也。《禮·月令》以習五戎。《註》五戎,弓殳矛戈戟也。《周禮·秋官·掌交》九戎之威。《註》九戎,九伐之戎也。

兵車名。大曰元戎,小曰小戎。《詩·秦風》小戎俴收。

《小雅》元戎十乗。

《禮·王制》西方曰戎。

大也。《詩·周頌》念兹戎功。《箋》戎功,大功也。《書·盤庚》乃不畏戎毒于遠邇。《註》戎毒,大毒也。《揚子·方言》宋魯𨻰衞謂大曰戎。

汝也。《詩·大雅》戎有良翰。《又》戎雖小子。《註》汝也。

相也。《詩·小雅》烝也無戎。《傳》戎,相也。

拔也。《揚子·方言》江淮南楚之閒謂拔曰戎。

姓。春秋戎律,漢戎賜,明戎廉。

《集韻》如蒸切,音仍。與扔通。《前漢·古今人表》有扔君。或作𢫨。亦省作戎。

《韻補》叶而主切,音汝。《詩·大雅》南仲太祖,太師皇父,整我六師,以脩我戎。本作𢦦。俗作〈牛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