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忝字的意思

忝
拼音tiǎn 注音ㄊ一ㄢˇ 简体部首小部 部外笔画5画 总笔画8画
繁体部首心部
五笔GDNU 仓颉HKP 郑码AGU 四角10338 结构上下 电码1812 区位6735 统一码5FDD 笔顺一一ノ丶丨丶丶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tiǎn(ㄊ一ㄢˇ)

⒈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忝在知交。忝属知己。忝列门墙(愧在师门)。忝为人师。

统一码

忝字UNICODE编码U+5FDD,10进制: 24541,UTF-32: 00005FDD,UTF-8: E5 BF 9D。

忝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忝字收录于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心、天声

English

disgraced; ashamed; self-depreca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tiǎn

〈副〉

(1)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unworthy,thily]——用作谦词

臣忝当大任,义在安国。——陈寿《三国志》

(2) 又如:忝眷;忝居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忝

忝【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念切,音舚。義同。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忝

忝【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點切,音餂。《說文》辱也。《書·堯典》否德忝帝位。《詩·小雅》無忝爾所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念切,音舚。義同。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