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得字的意思

得
拼音dé děi de 注音ㄉㄜˊ ㄉㄟˇ ˙ㄉㄜ 简体部首彳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五笔TJGF 仓颉HOAMI 郑码OIAD 四角26241 结构左右 电码1779 区位2135 统一码5F97 笔顺ノノ丨丨フ一一一一丨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é(ㄉㄜˊ)

⒈  获取,接受:得到。得失。得益。得空(kòng)。得便。得力。得济。心得。

⒉  适合:得劲。得当(dàng )。得法。得体。

⒊  满意:得意。扬扬自得。

⒋  完成,实现:饭得了。得逞。得志(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

⒌  可以,许可:不得随地吐痰。

⒍  口语词(a.表禁止,如“得了,别说了”;b.表同意,如“得,就这么办”)。

统一码

得字UNICODE编码U+5F97,10进制: 24471,UTF-32: 00005F97,UTF-8: E5 BE 97。

得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得字收录于 最常用字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异体字

汉英互译

gain、get、need、obtain、fit、ready for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名〉

(1) 收获,心得 [what one has learned]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开郑有得,便欣然忘食。——《南史·陶潜传》

(2) 德,道德,有德之人 [virtue]

尚得推贤不失序。——《荀子》

〈副〉

必须,应该 [must]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史记·项羽本纪》

〈形〉

合适;正确 [suitable;right]

于彼计则得。——马中锡《中山狼传》

历古今之得失。——《汉书》

<叹>

(1) 用在口语中表示同意或禁止 [all right]。如:得,就这么办;得了,别说了;得也么(算了吧;又作答应之词)

(2) 用在口语中,瞧。在情况变坏时表示无可奈何 [look,look!]。如:得,又搞错了;得,全完了

(3) 另见 de;děi

常用词组

得便、得标、得病、得不偿失、得采、得逞、得宠、得出、得当、得当、得到、得道、得道多助、得法、得分、得过且过、得计、得间、得劲,得劲儿、得救、得空,得空儿、得力、得力、得脸、得了、得陇望蜀、得名、得饶人处且饶人、得人、得人心、得胜、得胜回朝、得胜头回、得失、得势、得手、得体、得天独厚、得无、得悉、得闲、得心应手、得一望十、得宜、得以、得意、得意忘形、得鱼忘筌、得知、得志、得中、得中、得主、得罪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得

得【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𢔶𢔨《唐韻》《正韻》多則切《集韻》《韻會》的則切,𠀤音德。《說文》行有所得也。《玉篇》獲也。《韻會》凡有求而獲皆曰得。

賦受亦曰得。《易·乾卦》知得而不知喪。《禮·曲禮》臨財毋苟得。《左傳·定九年》凡獲器用曰得,得用焉曰獲。《孟子》求則得之。

貪也。《論語》戒之在得。

《韻會》與人契合曰相得。《王褒·聖主得賢臣頌》聚精會神,相得益章。

得得,唐人方言,猶特地也。《全唐詩話》貫休入蜀,以詩投王建曰:一瓶一鉢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

叶都木切,音篤。《老子·道德經》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易林》入市求鹿,不見頭足,終日至夜,竟無所得。《集韻》或作㝶。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得【卷二】【彳部】

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多則切

说文解字注

(得)行有所㝵也。㝵各本作得誤。今正。見部曰。䙷、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傳曰。凡獲器用曰得。从彳。䙷聲。多則切。一部。

(㝵)古文省彳。按此字已見於見部。與得並爲小篆。義亦少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