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彻(徹)
⒈ 通,透:贯彻。透彻。彻底。彻骨。彻悟。响彻。
⒉ 治,开发:“彻田为粮”。
⒊ 毁坏:“彻我墙屋”。
统一码
彻字UNICODE编码U+5F7B,10进制: 24443,UTF-32: 00005F7B,UTF-8: E5 BD BB。
彻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彳、切声
English
penetrate, pervade; penetrating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彻
徹
〈形〉
(1) 通,达 [thorough;penetrating;clear]
彻,通也。——《说文》
果无不彻。——《国语·晋语六》
摄而不彻。——《国语·楚语上》
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国语·吴语》
其何事不彻?——《国语·周语上》
焚烟彻于上。——《国语·鲁语上》
其聪能听彻之。——《国语·楚语下》
(2) 又
民之彻官百品。
不敢彻声闻于天王。——《国语·国语上》
物彻疏明。——《庄子·应帝王》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庄子·外物》。注:“彻,通也。”
(3) 又如:透彻(详尽而深入);洞彻(透彻地了解);通彻(通晓;贯通);彻夜(通宵,整夜);彻内彻外(从里到外;完完全全);彻朗(清明。指心地清净光明)
常用词组
彻底、彻骨、彻头彻尾、彻夜
康熙字典

徹【寅集下】【彳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2画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
直列切,音轍。《說文》通也。《論語》盍徹乎。《註》周法,什一而稅,謂之徹。徹,通也,爲天下之通法。
又《廣韻》徹,達也。《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註》發達七札也。
又《集韻》徹,道也。
又剝取也。《詩·豳風》徹彼桑土。
又治也。《詩·大雅》徹田爲糧。《傳》徹,治也。
又去也。《儀禮·士冠禮》徹筮席。《左傳·宣十二年》軍衞不徹警也。《周禮·天官·膳夫》卒食以樂,徹于造。《疏》天子食終徹器之時,作樂以徹之。
又毀也。《詩·小雅》徹我牆屋。《箋》徹毀我牆屋也。
又《揚子·方言》徹,列也。《蔡邕·獨斷》羣臣異姓有功封者,稱曰徹侯,避武帝諱,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又《唐韻》丑列切《集韻》《正韻》敕列切,闡入聲。義同。《集韻》或作〈足
〉。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徹【卷三】【攴部】
通也。从彳从攴从育。,古文徹。丑列切
说文解字注
(徹)通也。孟子曰。徹者、徹也。鄭注論語曰。徹、通也。爲天下通法也。按詩徹彼桑土。傳曰裂也。徹我牆屋。曰毁也。天命不徹。曰道也。徹我疆土。曰治也。各隨文解之。而通字可以隱栝。古有徹無轍。从彳。从攴。从育。葢合三字會意。攵之、而養育之、而行之、則無不通矣。毛傳所謂治也。丑列切。十五部。一曰相臣。疑有譌。鉉本無此四字。
()古文徹。中從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