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字的意思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寒
⒈ 冷,与“暑”相对:寒冬。寒色。寒衣。寒冽。寒带。寒战。寒噤。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不生火做饭,也有的地区把清明当作“寒食”)。寒喧。寒来暑往。唇亡齿寒。
⒉ 害怕:寒心。
⒊ 穷困,有时用作谦辞:寒门。寒伧。寒舍。寒窗(喻艰苦的学习环境)。寒酸。寒士(旧指贫穷的读书人)。
统一码
寒字UNICODE编码U+5BD2,10进制: 23506,UTF-32: 00005BD2,UTF-8: E5 AF 92。
寒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old、humble、poor、tremble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
English
cold, wintry, chilly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寒
〈动〉
(1) 感到冷 [feel cold]。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fear;dread]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end;stop]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 寒
〈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winter]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of cold day]。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of cold night]。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chill;cold]。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常用词组
寒蝉、寒碜、寒碜、寒窗、寒带、寒冬腊月、寒风、寒光、寒悸、寒假、寒噤、寒苦、寒来暑往、寒冷、寒栗、寒凉、寒冽、寒流、寒门、寒露、寒气、寒气刺骨、寒峭、寒蛩、寒秋、寒色、寒森森、寒舍、寒湿、寒士、寒暑、寒暑表、寒暑假、寒树、寒丝丝、寒素、寒酸、寒腿、寒微、寒心、寒暄、寒衣、寒意、寒战、寒症
康熙字典

寒【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9画
〔古文〕《唐韻》胡安切《集韻》《韻會》《正韻》河干切,
音韓。《說文》東也。本作
。从人在宀下,从茻薦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隸省作寒。《釋名》寒,捍也。捍,格也。《玉篇》冬時也。《易·繫辭》日月運行,一寒一暑。《書·洪範》庶徴曰燠,曰寒。《傳》煥以長物,寒以成物。
又司寒,水神。《左傳·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註》司寒,元冥,水神也。
又《周語》火見而淸風戒寒。《荀悅·申鑒》下有寒民,則上不具服。
又窮窘也。《史記·范睢傳》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傳》畸人寒士皆賴之。
又國名,在北海,平壽縣東寒亭。《史記·夏本紀》伯明氏之讒子寒浞封國。
又姓。漢博士寒朗。
又叶胡田切,音賢。《楚辭·天問》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獸能言。
又叶側鄰切,音眞。《歐陽修·答韓子華詩》俊乂沈下位,惡去善乃伸。家至與戸到,飽饑而衣寒。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寒【卷七】【宀部】
凍也。从人在宀下,以茻薦覆之,下有仌。胡安切〖注〗、
,古文。
说文解字注
(寒)凍也。凍當作冷。十一篇曰。凍、仌也。冷、寒也。此可證矣。釋名曰。寒、捍也。捍、格也。左傳寒盟。寒者、尋之反。尋卽燅字。从人在宀下。从茻。上下爲覆。此依小徐本。上下皆得云覆也。下有仌也。合一宀、一人、二艸、一仌會意。胡安切。十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