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寄字的意思

寄
拼音 注音ㄐ一ˋ 简体部首宀部 部外笔画8画 总笔画11画
五笔PDSK 仓颉JKMR 郑码WDAJ 四角30621 结构上下 电码1376 区位2836 统一码5BC4 笔顺丶丶フ一ノ丶一丨フ一丨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ì(ㄐ一ˋ)

⒈  托付:寄托。寄存。寄情。寄怀。寄意。

⒉  依靠,依附:寄居。寄食。寄生虫。

⒊  托人传送,特指由邮局传递:寄信。寄钱。

⒋  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子。

统一码

寄字UNICODE编码U+5BC4,10进制: 23492,UTF-32: 00005BC4,UTF-8: E5 AF 84。

寄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寄字收录于 常用字 现通表 标准字体

汉英互译

depend on、entrust、mail、post、send

造字法

形声:从宀、奇声

English

send, transmit, mail; rely on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形〉

非亲生的——指亲属 [adopted]。如:寄儿;寄爹;寄娘;寄女;寄名(旧时迷信将儿童拜在他人名下做义子,叫寄名)

〈名〉

(1) 人物名 [name]

寄伪儿啼。(区寄假装像小孩子的啼哭。儿,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像小孩子似的。)——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2) 翻译官。古代称翻译东方民族语言的官吏 [translator]。如:寄象(古代指能通传南方与东方语言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寄鞮(古代指能通传东方与西方之语的翻译官,后泛指翻译)

常用词组

寄辞、寄存、寄存处、寄存器、寄递、寄顿、寄发、寄放、寄怀、寄籍、寄迹、寄居、寄名、寄母、寄情、寄人篱下、寄生、寄生虫、寄生生活、寄食、寄售、寄宿、寄宿生、寄托、寄养、寄予、寄语、寄寓、寄主、寄住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寄

寄【寅集上】【宀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集韻》《韻會》居義切《正韻》吉器切,𠀤音記。《說文》托也。《增韻》寓也。《周語》國無寄寓。《註》不爲廬舍以寄羈旅之客也。

《齊語》管子曰:作內政而寄軍令焉。

《廣韻》附也。《增韻》傳也。《禮·王制》東方曰寄。《註》東方通言之官,謂傳寄東方之言也。

郊遂寄棘,屛退不率敎者於遠方曰寄。

《史記·酷吏傳》請寄無所聽。《註》請寄,猶囑托也。

寄生,草名。

寄居,小蟹名。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寄【卷七】【宀部】

託也。从宀奇聲。居義切

说文解字注

(寄)託也。字从奇。奇、異也。一曰不耦也。言部曰。託、寄也。方言曰。餬託庇寓媵寄也。从宀。奇聲。居義切。古音在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