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埙字的意思
埙
拼音xūn 注音ㄒㄨㄣ 繁体塤
简体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五笔FKMY 仓颉GRBO 郑码BJLO 四角46182 结构左右 电码1053 区位5987 统一码57D9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丨フノ丶
简体部首土部 部外笔画7画 总笔画10画
五笔FKMY 仓颉GRBO 郑码BJLO 四角46182 结构左右 电码1053 区位5987 统一码57D9 笔顺一丨一丨フ一丨フ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埙(塤)
⒈ 古代用陶土烧制的一种吹奏乐器,圆形或椭圆形,有六孔。亦称“陶埙”。
统一码
埙字UNICODE编码U+57D9,10进制: 22489,UTF-32: 000057D9,UTF-8: E5 9F 99。
埙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埙字收录于 现通表 。
异体字
造字法
形声:从土、员声
English
instrument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康熙字典

塤【丑集中】【土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10画
《集韻》同壎。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壎【卷十三】【土部】
樂器也。以土爲之,六孔。从土熏聲。況袁切〖注〗坃、壦,古文。
说文解字注
(壎)樂器也。㠯土作。句。六空。空本作孔。今正。詩。伯氏吹壎。毛傳。土曰壎。周禮小師。掌敎塤。大鄭云。塤、六孔。後鄭云。塤、燒土爲之。大如鴈卵。爾雅曰。大塤謂之嘂。白虎通曰。樂記云。壎、坎音也。在十一月。从土。熏聲。況袁切。古音在十三部。白虎通曰。壎之爲言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