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字的意思
简体部首人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6画
五笔WWWU 仓颉OOO 郑码ODOO 四角80880 结构品字 电码5883 区位5458 叠字三叠字 拆字三个人 统一码4F17 笔顺ノ丶ノ丶ノ丶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众(衆)
⒈ 许多:与“寡”相对:众人。众多。众矢之的。芸芸众生。
⒉ 许多人:大众。群众。民众。众口铄金。众目睽睽。众叛亲离。众擎易举。
统一码
众字UNICODE编码U+4F17,10进制: 20247,UTF-32: 00004F17,UTF-8: E4 BC 97。
众字由三个人字组成,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异体字
汉英互译
crowd、many、numerous
相关字词
造字法
会意:从三人
English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词性变化
◎ 众
衆
〈形〉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many]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various]。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general;common]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常用词组
众多、众寡悬殊、众口难调、众口铄金、众口一词、众目睽睽、众目昭彰、众怒、众怒难任、众叛亲离、众擎易举、众人、众生、众矢之的、众数、众说、众说纷纭、众所周知、众望、众望所归、众星捧月、众议院、众志成城
康熙字典

众【補遺·子集】【人部】 康熙筆画:6画,部外筆画:4画
《篇海類編》魚琴切,音吟。衆立也。與乑異。俗書爲衆字。非。(眾)〔古文〕《唐韻》《廣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
之仲切,終去聲。《說文》多也。《徐曰》國語三人爲眾。數成於三也。《易·說卦》坤爲眾。《疏》取其地載物非一也。《書·湯誓》格爾眾庶。《詩·周頌》命我眾人。《黌山子損益篇》寡者,爲人上者也。眾者,爲人下者也。
又眾雨。《禮·月令·淫雨蚤降註》雨三日以上爲霖,今月令曰眾雨。
又星名。《史記·天官書》婁爲聚眾。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安眾縣,秦置,屬南陽郡。
又《唐韻》職戎切《集韻》《韻會》之戎切,音終。義同。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眾,一名秫。稷之黏者也。
又濼,一名貫眾,藥草也。
又姓。《左傳》有眾仲,眾父,以字爲氏。
又叶諸良切,音章。《道藏歌》攜袂明眞館,仰期無上皇。北鈞唱羽人,玉女粲賢眾。
又叶諸仍切,音蒸。《揚子·太經》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減黃貞臣道丁也。
又叶才淫切,音琴。《揚子·太經》減其儀欲自禁也,減於艾無以涖眾也。《正字通》从橫目,从㐺,人數多也。目,數也。字彙作衆,列血部,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眾【卷八】【㐺部】
多也。从乑目,衆意。之仲切
说文解字注
(眾)多也。从㐺目。衆意。之仲切。九部。古平聲。